第四百六十八章逃亡 (第2/3页)
烦了战争带来的伤害,他们渴求和平与安宁。
为了加快灭魏的步伐,王秦又调拨了十万兵于陈寻。
如今,汉廷最赤手可热的将帅就是陈寻,所有人都将灭魏的重望放在了他的身上。
而陈寻也不负众望,不断调整伐魏步骤,令魏国的压力不断增加。
许平和韩德则有些尴尬,他们两个,都是汉廷中的重臣,联手之下,都比不过一个陈寻,实在令人汗颜。
在汉军的步步紧逼下,魏军的防线不断收缩,双方如今对峙的战线已到了溦水附近,两军隔河相望。
溦水距离西京不足两百里,行军强度够狠的话,两两夜即可兵临西京城下。
溦水是一条普通河流,水流平缓,渡河难度并不大。
魏军以此为险,抗拒汉军,实属无奈之举,因为他们已经找不到比溦水更好的险了,便是重要的战略据点,也没樱
因为春耕的重要性,成水华没有考虑的余地,在安排了西京的事务后,便赶往溦水坐镇,必须挡住汉军过河,确保溦水以西的百姓能正常耕种。
事实上,成水华和魏廷此举完全是多虑了,汉军压根就没打算在这方面做文章。
即便是要破坏,也应是在秋的时候,在收获的季节时,进行打击和破坏,彻底摧毁他们辛苦一年的成果,如此更能重创人心。
陈寻和汉廷对溦水以东的魏国人,并无压榨和剥削,而是一视同仁,甚至出台了一系列安民惠民的政策,用来帮助魏国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溦水以西的魏国人,听闻了东面的魏国人平安无事,并且还享受了很多大汉才有的政策,于是一些贫苦百姓,纷纷逃亡东面。
成水华听闻此事,勃然大怒,他自认对待百姓素来宽和,也深受百姓爱戴,怎么如今会出现百姓叛逃?
他让魏军进行封锁拦截,只要抓到叛逃的百姓,一律处死。
此事极大的引起了百姓恐慌,短时间内的确有效控制了百姓们的叛逃。
可时间一长,那些贫苦百姓日子都快活不下去了,哪里还在乎生死,于是继续叛逃。
魏军有时一次就屠杀了上百个手无寸铁的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