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争吵 (第3/3页)
才使这片山河有了复兴希望,不动刀戈,全力发展,才是王道!”
许平嗤笑一声“怪不得你俩之前,做了湖郡几十年小吏,没有起色,小民思想不可取!咱们的陛下可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圣君,比之秦虞开国之君,亦不差几分,心胸所怀,是浩瀚天下,岂可因当前小小得失,而置雄途伟业于不顾!”
“许大人说的有理!发兵蜀国,从长远计,有利于我大汉!”
“救援刘鼎,打击刘焌,虽然是件划算的买卖,可是刘焌手握四十万大军,我们发兵多少,才能制衡刘焌,甚至是打垮刘焌?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
最终,支持许平的声音,战胜了姚中书、郭树平,还有一些人,两不得罪,不出声,讨论结束,许平胜出。
王秦心里大喜,“许平言之有理,众卿之言也都各有各的道理,大家都是为了大汉,不必互相呕气,朕深思熟虑,还是倾向于许平的话,发兵蜀国,从长远计,是有利于我大汉的,只是,发兵多少?救援刘鼎到那般地步?获取多少利益?都是一个问题。”
许平摸准了王秦的心思,立即出声道“现,魏国大军正在天棋关外,刘焌手握四十万大军,如果我们发兵三十万,可助刘鼎返回天府,但蜀国局势必将糜烂,刘焌狗急跳墙之下,保不准会做出什么决定?投降魏国?还是挥军天府,与我国决一死战,所以,不能出三十万兵。因为这样做,结果无论那种,都是惨烈的。”
“发兵二十万,即使不能杀到天府,但帮助刘鼎保住南川之地还是大有可能的,这对我们当前形势,是最有好处的,既起到了分裂蜀国的目的,制约了刘焌,也不会让魏国分得好处,同时,还算履行了与魏国之前的约定,和当前的请求。”
“二十万兵马……”
王秦有些头痛。
大汉当前,有精锐步卒三十多万,水军近十万。
但是京畿的防守需要十万,永安省去了五万,龙潭口去了二万左右,还有十几万,但前不久,同意了一批解甲归田。
所以,真正的精锐,只有几万可派,新兵倒是招募了不少,可去了战场,能否发挥战斗力又是一个问题。
除了兵力问题,主帅派谁?
又是一个问题?
王秦心知肚明,他麾下诸将,除了龙治、韩德几人,没什么能独挡一面的。
尤其还是入蜀作战的大将,龙治是不能动的,时间不允许,形势亦不允许,韩德倒是可以派,但王秦希望能将韩德留在朝廷,作为定海神针。
还有谁?
能统率这么庞大的军队?
从南方的山地,进入蜀国南川,完成自己的战略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