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内容量超出的整线梳理 (第2/3页)
事件后,有关绿巨人、复联的合法性、超级英雄的执法权等议题让政府压力越来越大,敌对党借着这个话题向执政党发起质疑,就在弗瑞等人顶不住上层压力之际,硝化人事件爆发,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执政党迅速推进注册法案,而经历了这一连串的事件打击,托尼率先从反对派变成高举着旗帜的响应派,在他看来,有效的秩序比无序的混乱更可怕,在PTSD的心理作用下,理念越发尖锐,钻进了泽莫男爵设下的立场困境,至此,内战爆发......”
“还有,《内战》作为第三阶段的开篇之前,我们还可以在中间插入一部纳摩的个人系列,这个角色我的想法是它可以成为内战的胜负手,因为它代表了一股很强的海洋势力。至于怎么拍,也不用推进的太缓慢,就讲他是怎么从一个混血、从小被遗弃的海族成员坐上亚特兰蒂斯的王位。成长的故事主线中夹杂海族的势力混乱也够篇幅讲好一个故事了。”
在凯文的办公室里,如果不了解漫威的人都不知道两人再说什么,又在想法碰撞后意犹未尽些什么。
须知道,这可是牵扯了二十几个漫画原创且未影视化角色的背景、最少5个可以拍成电影项目的初步梳理,还有DC海王的项目构思——漫威和DC有很多设定重复的角色,谁先拍,另一个就吃亏,因为观众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短时间内是很难满意重复的设定出现,这也是为什么DC海王一出,漫威海王纳摩都不能动,也是《复联》之后DC的正义联盟质量虽不算佳但被路人那么吐槽的一大原因:新鲜感没了。
当然,凯文对于拍摄纳摩的个人系列一开始热情并不高,他还以为老板是拿到了环球其他的角色版权,引入一个交差,是一个类似于鹰眼、猎鹰这种现阶段为边缘角色的绿叶定位。
却不料,在莱曼的眼里,这片绿叶有变红花的潜力,那他就有些奇怪了。
像漫威这样一般2个多小时的视效大片,每次又分布有那么多角色,相互之间的戏份处理其实颇为复杂,就像一个团队里总有人打下手、干跑腿的活,个个都想让观众非常有印象,就意味着个个都很难出彩,最简单的一个问题:纳摩镜头多了,其他角色的镜头是不是相对少了?
能发挥的空间、镜头总是有限,要把戏份安排在更合适的角色身上才是凯文做得最多的事,为此,鹰眼这种漫画篇章不少、存在感不弱的形象都成了响应附和的配角,纳摩一个50年代火过一段时间的漫画角色,现在的观众会有印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