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吕氏外戚 > 第四百三四章 邺城易主(上)

第四百三四章 邺城易主(上)

    第四百三四章 邺城易主(上) (第2/3页)

般说话的本事。就算这事情实在不好弄得天下皆知,甚至连幽州也瞒了最好,刘备却还是要依照“惯例”,哪怕只是在自己同孔融两人之间,也要站在道义的制高点的。

    刘备的这份手书,在他自己看来,其实就是一个试金石,也是一块磨刀石,如此婉转,也算是报了当日北海城外,孔融的“救命之恩”了。

    不过在浑浑噩噩的又过了几日之后,一则消息的传来,却是让这几日苦想如何应对公孙瓒询问而头疼的刘备,猛然间眼眸中射出了两道精光来。本是在内院中慢慢踱步,时不时就在关羽张飞这俩向来同刘备形影不离的义弟猛将关怀的目光下,驻足发呆的刘备,听完来报之后。却是几乎要一蹦一丈高来。

    意外之喜!天大之喜啊!或许在别人看来,这只不过是黑山贼对即将要在河北地界儿上瞎折腾的几方势力的一个“欢迎宴会”;但在刘备看来,这短短的字条上“黑山骑奉命袭平原,损耗若干,歼敌千余,全身而退!”的消息,简直就是比任何神丹妙药都让人舒服。

    不过大喜之后,刘备却又突然间心疼起来。若干?若干是多少?吕布军的战力自不必说。曹操也不是吃素的!可想而知张燕所言的歼敌千余有多大水分,而付出的代价又会有多少!这群败家玩意,当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这一万骑兵,若是交由自己指挥,以张飞、关羽为将,加上赵云统领的一万被老刘久施仁义的幽州精骑的话。两万骑兵在手,在河北地界,还有何处去不得?倘若再有了甄家那可以敌国的财富支撑……。刘备此刻真不敢想若是走到了这一步,他还会怕那曹操吕布什么!

    这件事情的发生,使得几日后姗姗来迟的孔融,受到了刘备极其“热情”的接待,刘备甚至不止一次的在本军众将面前,言必称他那千古名句“备得先生,如鱼得水”,给足了孔融面子,白日同孔融把臂往来,夜间又同孔融抵足共眠。可谓极尽亲密之能事;而刘备从不离口的汉室宗亲身份,也正对了孔融那套效法王允诛国贼以振朝纲。中兴汉室的言论,两人之间可谓形影不离、如胶似漆、**、难舍难分!

    刘备在操弄人心上的深厚功力,足可谓是炉火纯青。再加上两人有着共同的“抱负”和敌人,只三五日间,刘备便让孔融这圣人世家的嫡系传人,孔家家主。生出了平生有此一知己足矣的感觉来,几乎是恨不得将心窝子都掏出来才爽快。而对于刘备接下来的种种谋划,孔融也是想都不想的举双手赞成。

    孔融其实也是有着自己想法的。之所以选择刘备,也是早在北海时便看出了刘备的野心来。有野心也没有什么,谁叫刘备姓刘呢!汉室宗亲岂能是白叫的?再有野心也是人家老刘家的家事!大汉四百年历史上,藩王继位之事并不少见。更何况,现在的少年天子,可是当年的国贼董卓背弃了先帝遗命而另立的,不管是在情理上,还是在自认为大汉忠臣的孔融观感上,这位天子刘协,其实在法统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反倒是当年在讨伐董卓群雄会上见到的这位皇室苗裔刘备的表现,以及他那俩堪敌吕布的义弟,倒是被孔融记了下来。因而在北海城外时,孔融才会力劝刘备不要和吕布硬拼,保存实力以待时机。现在,时机终于到了。

    不得不说孔融被推作文魁,也着实是有他几把刷子在的。不管是身败名裂也好,众叛亲离也罢,不管到何处,还是总有几位拥趸的。比如虽然势属敌对的袁家,这位如今是冀州之主的袁熙,按照秦旭前世的说法,那就是以豪士之名传扬天下的文魁孔北海的“狂热粉”。当日孔融一干人等被“救走”之后,几经辗转,销声匿迹,其实便是在冀州窝着,而且,袁熙之所以敢同袁谭这位当初一力压制他,令他不敢大声言语的大哥开战,其实也少不了孔融在其中的上下蹿腾。

    而孔融明显是太将袁熙当了回事,也是将他自己太当回事。眼见着袁熙在有同袁绍间因为袁尚之事有了些渊源,同时也希望摆脱曹操遥控,趁机在这乱世中分一杯羹的黑山首领张燕的襄助,满怀期望的先声夺人,意图兴兵“夺权”,可因为事起仓促,非但没有达到孔融的预期,而且还暴露了并、冀两州的虚实,引来了曹操、吕布的窥伺。孔融就知道,袁熙这小子志大才疏,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了。在冀州被袁熙当老太爷般供着的孔融,马上就有了别样的心思,又想起当日有过数面之缘的刘备来。

    相对于刘备,袁熙的那点儿本事,根本就是个渣渣!孔融才不管袁熙是如何尊敬自己,如何在落难时伸手相助呢。自己的这点事儿,同整个大汉比起来。算的了什么?反正已经是身败名裂,众叛亲离了,索性也借袁熙这冀州之地做礼一回吧!反正孔融也不在乎在袁熙知道真相后,会如何看自己。大不了在自己事成,大汉成功中兴,再造汉武盛世时,好好补偿一番就是了。

    孔融朋友遍天下,这话不是只说说而已的。也侧面的证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