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二章 天意不绝袁公路(下) (第2/3页)
虑过“奉旨”讨逆的秦旭同孙策会不会兵分两路,各攻两关,别看袁术军在兵力上能同两家“抗衡”,但若是真遇到这种情况,明白彼此战力差距之下,即便是据有两关之利,估计袁术也只能寄希望于所谓天命了。但秦旭军中有刘繇存在的消息,却是让袁术长长的吁了一口气,甚至不用阎象明说,也能感觉的到果真是天命不绝自己了,甚至对当初自己上了孙策的当,命其替自己攻略江东终成心腹之患的前事,也颇找到了几分可以吹捧自己英明的理由。
刘繇本是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又是汉室宗亲,大汉朝廷肯定会站在他那一边,根本不用猜疑。因而除非孙策肯交出已经吞入口中的“肥肉”,甘心将已经到手的扬州三郡拱手归还,否则,在对上“奉旨”来讨逆,顺便“安抚”孙氏势力的秦旭大军,势必不会太过好像与了去。
傻子都明白,孙策之前虽然还能借口是奉袁术之命征讨扬州,但现在已经把自己处于在了一个没有“名分”的尴尬境地。不管是归罪于周瑜的计策有瑕疵,用人不淑;还是怨袁术这老哥实在太过“心急”过当皇帝的瘾头,总之是这个“度”没有把握好,竟是在孙氏还没有在扬州站稳脚跟,形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袁术便控制不住心中的欲念,便登基称帝,打乱了周瑜的布置不说,让孙策势力在扬州也处在了一个不尴不尬的两难境地。也难怪孙策现在对袁术的怨念远比之前还要打上许多。
因而若是一心将已经得了大半的扬州拱手“还”给刘繇,除非是孙策疯了,亦或是出身吴郡的老孙家一门真的尽是忠义传家之辈。但从孙坚、孙策两代将传国玉玺当成自家之物来看,怎么看老孙家也不像是良善之家。因此,这点绝不可能。
可若是这样的话,在有刘繇在内的秦旭大军到来时,怎样对待便成了孙策需要考虑的头疼问题。
同秦旭联手攻袁术的“代价”实在太大,等于是变相服软,将辛苦了半年的成果拱手让人,这当然不可取。可若是再同袁术联合,不说袁术会不会“真心”接纳,单凭那张“不知道”何人“代替”袁术写就的讨逆檄文,便已然绝了这条路。况且以孙策的姓子,也绝对不会做出这等事情来。所以,现在孙策位置的尴尬,只能被迫选择同秦旭所代表的大汉“正统”抗衡,以求能保住江东之地,而孙策的这个选择,也注定了袁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一个人!这若是被袁术得知,还不知道得有多高兴才是。两家本地势力联手对抗秦旭这外来之人,单从兵力和地利上,便已经占足了便宜,胜算可谓又将大了几分。即便是“联盟”已经是仲家皇朝的“叛逆”,但袁术肯定会为自己当初的英明决定自佩不已。
“公瑾,你说那秦仲明自打驻军江渚以来,便自按兵不动,究竟是何用意?究竟是同时想同时向两家开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