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辉煌科技进入 (第2/3页)
绍,没有他也不会有液晶显示技术的出现,或者要晚很多年。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医生怎么是科学家呢?实际上,只要是他进行科学研究就是科学家,没有人规定必须是研究所的才是科学家。
国外对工程师的管理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尽管他们也有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还是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首先在工程师的入职上,就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欧美已经普遍富裕,只要有份工作,哪怕是最低工资也能买房买车。
就算是失业,只要提供失业证明,也可以获得接近一年的失业保险金,这一年时间足够找第二份工作了,所以欧美有那么多胖子,大都是领救济金不工作的懒汉。
同时欧美有非常强烈的民权意识,从国王到平民,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所有的工作也是平等的,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只要自己喜欢,就是好工作。
在这样的理念下,如果不是因为对工程师工作的兴趣,实在是没有必要去做工程师的工作,而那些最终选择从事工程师工作的,则基本上是那些从小就喜欢把玩具大卸八块的人。
反过来,那些愿意从事工程师工作的,也并不是人人都能当得了工程师的,这有一个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丛林法则是有用的。
欧美对新入职的人有比较长的试用期,少则半年,多的据说有3年的,如果工程师本身不是很过硬,就会经常陷入失业求职的循环中。几个循环下来,其中的很多人就退出工程师的行列了。
不能说他们被淘汰,实在是因为有太多的路可走。如果在工程师这条路上走得辛苦,说明自己并不适合做工程师,也就没必要委曲自己在这条路上硬走下去了。
而那些适合做工程师的人,大多数人最终会获得一份无期限和约,这是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地方。
可是试用期在中国就变了味道,成了奸商压榨工资的工具。
终身职位不是我们国家铁饭碗这么回事,如果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应该是:这份工作是可以干一辈子的,如果能满足2个条件,第一,工程师是按规矩认真工作的,第二,公司没有灾难性的变化。
实际上,这二个条件是肯定能满足的,能得到”终身”职位的都是经过大浪掏沙的精品,对工程师的规矩肯定是了如指掌,而对于这些精品,公司肯定也是当宝贝。
欧美就业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那些最适合做工程师的人挑选出来,给他们条件,让他们安安心心在同一个位置上干一辈子,往专家的方向发展。
工程师从事的是脑力劳动,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一个高手可以顶十个新手,如果一个中小型企业能有三五个专家非常稳定地长期坐镇,这个企业可以很多年不需要招聘新人。
由此可见,科技的本质不是技术,而是建立一个适合科研的环境,让适合的人去研究,不适合的人辅助科学家研究,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质。
目前国内并没有创造这样的环境,不得不说十分遗憾。
方浩目前的目标就是创造这样的环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