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564章 巧合的巧合 (第2/3页)
念头,心想:“难道这位美女就是焦娇的好朋友,这还真是巧了。看来,要收购她的公司的并不多呢。”
张南虽然没有做影视文化这一块,但必然生意做到这么大,对国内经济行情,都颇为了解。这几年随着华夏整体经济的上升,国内富起来的民众越来越多。不少民众到海外大肆并购,花钱,旅游。这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另一个,也带动了整个文化市场大盘,非常的红火。
特别是在影视文化公司这一块,远的不说,张南今早看到新闻,光今年春节的贺岁档,一月到现在,国内电影票房就已经突破一百亿元了。如此一来,国内大的影视公司到处海外并购,比如去年某房地产商,以三十五亿美元天天价收购了一家好莱坞影视公司。
其他影视大公司,还有一些实力强大的影视公司,都在向文化产业布局,还不是想分一杯羹。影视行业整体是上升的,但由于华夏影视机制不成熟,竞争太大,而且讲关系和资源,赚的很赚,但赔的也很多。
大的越大,小的越小。
小公司在影视发行,制作,都受到打压。再加上影视产品成功有颇大的偶然性,小公司拍的电影上映,很可能是三日游或者一日游。
这样几部下来,影视公司连连亏钱,不是倒闭就是被大公司收购。而国内小影视公司又太多,大公司要收购也会仔细选择一番。
至于竞争的大企业,张南虽然没有去详细查,但去年某房地产起家的大公司才收购好莱坞的公司,没心思也没兴趣去再吃一个小公司。
而其他如互联网新兴产业兴起的大公司,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影视文化公司,上马的项目很多,也没有理由收购这家影视公司。至于最后一个,则是外国好莱坞的公司了。
因为华夏文化市场逐渐的壮大,就电影方面来说,单片的票房往往能达到几亿美元,这对以资本为主的好莱坞吸引力是很大的。
不过,好莱坞这几年并购较为谨慎,大公司不会去吃,小公司瞧不上。而之所以收购这家东阳影视公司,听刚才那美女所言,应该是瞧中了他们的发行渠道。但以好莱坞的惯例,应该价格压得较低。
这位南大美女也是瞧着这样,所以才上一个大项目,争取谈判的筹码。
张南心里默默想了下,就大概理清了形势,于是静观其变。
事实上,这位南大美女南映安,同样也是焦头烂额。公司经营不善,她也没有办法,文化产业本就有较大的风险,因为客户的需求较模糊。
这次出售公司,也是无奈之举,她仓促立了一个项目,就是为了让好莱坞的公司为了因为这个项目,提高价格。为此,一方面大肆招临时演员。另一方面,想请几位一线,或者二线演员前来撑门面。
可以说,这个项目不仅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如果成功,就是做这个好莱坞公司在中国的代理人,趁华夏影视文化崛起的当口,公司获得新生。
对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