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成果。 (第1/3页)
第三十五章,成果。
经过一番探索,易小天算是对回声定位的基本原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回声定位的声波触碰到物体之后发生的反射,一般比较狭窄,或者前面有阻挡物的地方发生这种现象就最为明显。
易小天在小的时候,也玩过回升游戏,跑到山顶,然后对着下面的人大喊,一会之后,便不断会有回声传过来。
这些回声,传回来的时间不同,声音的大小也有不同,甚至,如果仔细听的话,其中声音的性质也是各不相同。
易小天经过测试,算是逐渐摸清了其中的规律。
其中声音传回来的时间和物体离自己的远近很有关系,这其实就是一个换算的过程,如果量化,就是音速和传播的时间相乘,再除以二,便得出了物体的距离。
当然这传播的时间一般来说,都非常的短,尤其是在这种室内,以音速每秒340米的速度,不到一秒钟就可以跑上十个来回。
正是由于时间短,声音又小,就直接导致传回来的回音玩玩被忽略了,主要是直接和原来的声音进行了重叠,两者间隔的太短,这也是为什么在狭窄封闭的室内,说话声音感觉要比开阔的环境音量要大一些的缘故。
易小天使用听力辅助仪来监控声音,就收声音信号的灵敏度自然是前所未有的提高。当然这并不是说原生系统,人耳的听力就不灵敏了,可能是因为进化的需要,人耳直接将这些无效的噪音过滤了,进行了模糊化的处理。
最典型的例子就像菁菁一样的盲人,他们没有视力,听力就会相应地得到增幅,能够听到普通人听不到的声音,相当于人脑将模糊过滤机制给重新开放了。
易小天制作的听力辅助仪,功能相当的强大,能够根据回声传回来的细微差别,计算出反射这个回声的物体的远近,并且还可以根据其波长的变化,判断出物体的大小。
最后还有物体的性质,这点易小天也做过充分的准备,听力辅助仪可以通过声音的振幅来区别,不同材质的物体,反射回来的声波,有着明显的差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