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文唐 > 839 王玄策的机遇

839 王玄策的机遇

    839 王玄策的机遇 (第3/3页)

长安城下的屈辱,新一代的年轻人只知道大唐纵横天下无敌手的事实。

    这件事情对于之前归降大唐的异族人的震动尤为的大,让他们产生了成为大唐人是多么光荣的想法,对大唐又多了几分认可。

    尤其是最近二十年出生的年轻人,他们穿汉服说汉话吃汉氏饮食学习华夏文化,已经打心底里认可自己是唐人这个事实了。

    对于大唐周边的藩属国来说,这件事情的震动也同样很大,应该说是十二级大地震一般的震动。

    大家都好好的当小弟,你怎么就内附称臣了?让我们怎么做?

    不是所有人都想放弃自己‘王位’的。

    但不管他们怎么想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百济和耽罗内附了。

    随着更近一步的消息传来,大唐朝野再次沸腾。这次内附是一个叫王玄策的人说服的?

    一开始还是不信,但很快就有确切的消息传出,传闻属实。

    大家就开始打听,王玄策是谁?然后关于他的信息就一点点被翻出。

    渭水书院的学生,夏国公岳山的半个弟子……当着两个消息被确认之后都产生了一个想法。

    哦,原来是这样,那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这就是岳山在朝野的声望。

    半个月后百济和耽罗国的使节团乘船到达渭水河畔,不出意被火车给震撼住了。

    为了迎接他们的使节团,朝廷特意派了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前来迎接,并乘坐火车一路把他们送到京师。

    平时藩属国的使节团来朝觐是没有这个待遇的,你爱来不来。来了就自己去鸿胪寺报备等待皇帝的接见。

    想让朝廷迎接?想都别想。

    但他们毕竟是内附,前所未有之事,还是应该给点特殊待遇的。

    他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是下午,自然没有这个时候去拜见皇帝的道理,所以安排的是第二天一早去。

    李世民还特意把明天的早朝放在了含元殿,基本上只有重大朝会才会用这座大殿。

    平时的朝会都是放在宣政殿的。

    不过有一个人是例外,那就是王玄策,他直接就被宣进了皇宫单独给李世民汇报具体的经过。

    一直到宫门即将落锁他才从宫里出来。

    在事情没有完结前他是不能乱跑的,老老实实回到鸿胪寺和两国的使节团住在一起。

    第二天一大早,使节团献上了内附的国书。

    国书上写的自然是冠冕堂皇,什么同为华夏后裔,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才去的辽东谋生,早就想回归中土……

    圣人文治武功、爱民如子……一通夸之后表示我们自愿内附,重回大唐母国的怀抱。

    李世民那叫一个开心,当即就封百济王为沈国公,耽罗王为辽西郡公。

    看起来他们从王变成了公,实际上藩属国的王还真不如大唐的公爵值钱。

    很多小藩属国内附甚至连公爵都拿不到,大多数都是侯爵。

    百济是比较强的国家历史悠久,才会被封国公。

    耽罗国王能被封郡公,纯属是内附的早破格给的奖赏,否则也就是个侯爵。

    两国还有其他的贵族也要一一封赏,但这些都不重要了,交给礼部慢慢商议就可以了,还不够资格让皇帝亲自封赏。

    然后就是王玄策,一举封侯——益昌县候,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

    职务也被提拔为鸿胪寺少卿,从四品上的高官,正式迈入了国家中高层管理人员行列。

    之后由太子代为祭祀宗庙,把这件事情告诉祖宗。

    一般的大事是没资格让皇帝亲自去祭祀宗庙的,都是由皇帝指定的人去代为祭祀。

    两个国家内附在十年前肯定是值得皇帝亲自去祭祀的,现在吗,真不算啥了。

    让太子去就可以了。

    之后就是赐宴之类的就不再赘述。

    岳山实在早朝结束之后就会家了,没有吃赐宴,皇宫的席面他吃的多了,不稀罕。

    隔天一大早门房来报,益昌县候鸿胪寺少卿王玄策求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