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文唐 > 769 吐蕃使节团

769 吐蕃使节团

    769 吐蕃使节团 (第2/3页)

李世民确定了这个人选,一道旨意把他调到了京畿担任万年县丞。

    对贾宜章来说这也是一步巨大的跨越,直接从地方官跨入京官的行列。虽然只负责渭水码头这弹丸之地,但他也非常满足了。

    至于为啥要挂一个万年县丞的职务,因为渭水在万年境内,渭水码头归万年县管理。

    贾宜章知道机会难得,上任后就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他很清楚渭水码头的优势是交通运输,那么就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最大。重新规划了渭水码头,在周围兴建了大量的仓库便于储存货物。

    围绕火车站也进行了规划,商业区、居住区、人力市场等等。

    亲自参与过棣州和申城计划的他很清楚,有时候朝廷只要制定好标准,剩下的民间的百姓、商人会自发去完善,现在就是这种情况。

    当他把一切都规划好之后,各地蜂拥而来的商人自发的在规划好的圈子里把一切都给建好了。

    可以说渭水码头一日三变,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已经初步具备了城市的雏形,还是那种没有城墙的全开放式城市。

    这天一早贾宜章就亲自来到渭水码头,并让人在水陆上留出一条通道。

    经常往来这条线路的人都知道这要么是有贵人出行,要么是有别的重要用处,都很自觉的避开了这条线。

    上午十点多的时候三艘内河战船出现在水面,顺着预留出来的通道停靠在码头。

    从船上下来的除了大唐的将士之外,还有一群身着奇怪服饰的异族人。

    贾宜章没有直接迎上去,而是站在远处。

    “县丞,这就是吐蕃的使节团吗?”一名下属问道。

    “看服饰应该是了。”贾宜章说道。

    “您不去看看吗?”

    “不去了,不过是一群摇尾乞怜之人,朝廷都发话我一个县丞去做什么。”

    “也是,但咱们不去人总归是不好看,要不我去看看吧。”

    “嗯,你去看看也行,免得他们不知礼节冲撞了百姓,顺便把他们送上火车。”

    商定之后那名官吏不紧不慢的迎了上去。

    来的正是吐蕃的使节,带队的还是历史名人噶尔东赞,只不过大家更喜欢叫他禄东赞。

    本来他以为自己出使,大唐起码派个高官过来迎接。谁知道下船之后等了半天都没见迎接的人,好半天才来一个还是穿青服的。

    以他对大唐的了解八九品穿青服的。居然派个这么低级的官员过来,完全可以看成是羞辱了。

    他心中非常的愤怒,后面的随行人员见到这种情况也是群情激奋,不少人嚷嚷着要回去。他自己也恨不得扭头就走不受这个气。

    但想到国内的局势,不得不强行咽下了这口气。

    花费了一番功夫安抚好手下之后,他挤出几丝笑容和迎接的官员交涉,最后在官员的引导下踏上了前往下一站的道路。

    路上他一直在观察码头的情况,对这里的繁华咋舌不已。遮蔽江面数十里的大小船只,堆积如山的各种货物,摩肩接踵的人群……这都是实力的象征。

    一路上他没有看到丝毫战争带来的痕迹。从进入大唐境内开始他看到的就是安居乐业的景象,看到的是各处风风火火进行的大建设。

    大唐在四处征战的同时,国内却一直在休养生息,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东西却神奇般的同时存在于大唐身上。

    这让他的心情尤为沉重,因为这意味着大唐根本就未尽全力,甚至只用了三五分力气就横扫了所有敌人。

    可怖,可惧。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的结论还是下的太早了。

    在那名穿青服的官员的引领下,他们登上了一辆叫火车的东西上面。这是什么东西?车他知道,火车还是第一次听说。难道能和车一样跑?

    可这么大的车要用多少牛马才能拖的动啊,问题是他并没有看到任何牛马的踪迹。

    他搞不清楚这群唐人在做什么。

    在等待出发的过程中他从窗户往外看去,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