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文唐 > 759 算计

759 算计

    759 算计 (第3/3页)

    “这条铁路不只是做做样子跑跑火车,同样也是一个给天下人看的样板。所以必须修在显眼而又真正能发挥他作用的地方。”

    “火车的作用是运货拉人,京畿地区最合适的地方就是这里。”说着岳山那手指在地图某处画了一条线道。

    邓建顺着手指望去:“渭水河码头和长安城附近?”

    “就是这样。渭水河码头离长安城还有六七十里的距离,货物到岸之后还要经历不少周折才能送入城内。”岳山道:

    “别小看这短短的六七十里距离,起码让物价高了一成。如果有一条铁路直通两地,能大大减少这种麻烦。”

    “而且这里人来人往,能让更多的人见到火车的作用,同时习惯它的存在,将来大面积修筑的时候才不会遭到太多的反对。”

    “其实最好能直接把铁道修到城内,只是必然会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所以我才临时改成修到城外。”

    邓建苦笑不已,这位也真敢想。当初修水渠的时候有人提议把漕运也考虑进去,都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这种谁都没见过的火车更不可能。

    大家都知道八水绕长安,其实八水后面还有五渠,严格来说是八水五渠绕长安。

    这五条渠是用来把‘八水’的水引入长安供城内人使用,同时还起到防火救火作用的。

    其中三条是隋炀帝年间修建的,还有两条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修建。但现在是贞观年间,李隆基的娘都还没出生呢,自然也就没有那两条渠了。

    所以现在长安的水路格局是八水三渠绕长安。

    当初开挖三条渠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根本就没有设计漕运功能,只能勉强行走一些花船和小舟。

    因为渭水是八水里唯一直通黄河的,所以长安城最大的码头就在渭水河畔。货物运送到码头在换成马车什么的运送到长安。

    从渭水河码头到长安城有七八十里的距离,实难住了不少人,也让长安城的物价凭空涨了一成。

    在刚刚设计火车的时候岳山就考虑过第一条实验性的铁路修在哪里。一开始想修一条从四姓坪到长安的铁路,但只是想想就放弃了,不实用啊。

    后来经过综合考虑决定修在渭水河码头到长安城之间。

    在这里修一条铁路,既能发挥火车的作用,也能让大家见到它的作用习惯它的存在。

    对此邓建自然也没有意见,和岳山商量了各种细节之后就离开了。

    回京之后他马上就去求见了李世民,把情况一五一十的汇报了一遍,李世民经过考虑之后同意了这个计划。

    这还不算完,第二天邓建写了一封奏折在早朝时候当朝奏报,然后群臣讨论——该有的过场还是要走的。

    虽然过程遇到了些许麻烦,很多守旧的大臣提出质疑,但见过蒸汽机或者知道火车的那些大臣一致同意,这个决议自然也是通过了。

    之后就是勘探沿途的环境规划具体的路线,这件事情岳山全程参与了进来。

    虽然他也不懂,但起码见过火车,知道的比别人多一点,能提出一些不错的建议。

    事实上他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他们处于节约钢材的目的想把这条铁路修的直一点。

    但岳山很清楚铁路对沿线经济的促进作用,刻意绕了一点路,把沿途几个重要的城镇都给串联了起来。

    虽然邓建等人不是很明白这个道理,但正因为不明白才不敢反对,都同意了他的计划。

    之后就是征地了,与其说是征地不如说是置换,这个年代不是活不下去了可没谁愿意卖自家的地。沿途经过谁家的耕地全部置换到别的地方。

    仅仅是前期准备工作就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不过这一个月大家也没有闲着,大概估测了一下两地间铁路线的实际长度,开始提前浇铸钢轨。

    还要准备枕木、碎石子等等东西,还要给沿途经过的河流修桥等等。

    等征地工作完成,前期工作也做的差不多了。

    在没有举行任何奠基仪式的情况下,大唐也是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开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