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文唐 > 745 总督人选

745 总督人选

    745 总督人选 (第3/3页)

    不让这些人攀附太子?估计第二天就会传出太子要被废的消息。任由他们就这样接党?万一……

    外放为官?这些权贵子弟有家族的帮衬,用不了几年就能爬上高位,到时候有他们帮助太子的声势只会更大。

    这个事情非常的棘手,李世民没少头疼。

    岳山的提议给他提了个醒,可以把这些人往边关派啊,或者让他们去别的大陆搞开发什么的。

    远离大唐本土他们就算立功也回不来,还可以先让他们在西边干几年然后在弄到南边,来回转一圈下来几十年就过去了。

    等到那时候太子差不多也该继承大宝了,可以把这些人召回来加以重用。

    要是心再狠一点,连太子也能往外送。反正已经有嫡皇孙了,不用害怕没有继承人。

    当然,李世民还没有疯狂到让太子离开本土的地步,起码到现在他对李承乾还是非常满意的。

    所以他考虑了一下,发现李承乾还真的是辽东总督的最佳人选。

    完全可以让李承乾带着他的那一帮小跟班过来,既能积累经验,也免得他们在京城闲着没事儿干起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至于李承乾会不会在高句丽做大然后起兵造他这个当老子的反,李世民完全不担心。

    一来是相信李承乾不是这样的人,二来他也不怕有人从外部造反,他相信自己对天下的掌控。

    除非……李世民下意识的看了岳山一眼。

    没有除非,只要他不死岳山别想单独离开京城,等李丽质的孩子出生,那个孩子也要养在宫里。

    岳山还不知道,这一会儿的功夫李世民的大脑里就已经思考了这么多,甚至连他后半生都给计划好了。

    不过就算知道了也无所谓,他也没有四处乱窜的爱好,让他在长安呆一辈子都没关系。

    ……

    第二天李世民就宣布总督府设在原辽东城,并下旨重新修缮扩建辽东城。

    顺便提一下,山海关以北的广大区域被划分为四个道,分别为辽宁道、辽东道、玄菟道、乐浪道。

    原辽东城就是辽东道的临时首府,至于后续要不要迁移到别的地方,后面在看。眼下李世民把总督府设在这里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从基础条件来说乐浪道的平壤城才是最合适的,但这里之前是高句丽首都,残余势力盘踞,把总督府设在这里太危险了。

    李世民自己都不怎么喜欢住在这里,上个月为了安抚民心搬进来住,只是一举一动都非常小心,就怕有人行刺。

    但他是临时居住这样小心翼翼的还行,总督是常年都要生活在这里的,不能天天和防贼一样。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总督府放在安全的地方,辽东城就是比较合适的地点之一。

    隔了几天李世民再次下旨从国内抽调了数百位官吏担任辽东四道官员。

    有隔了几天,一道新的旨意发出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传往长安,命太子李承乾担任辽东四道总督,即刻上任。

    至于京城,暂有嫡皇孙李象监国,念他年幼就让皇后长孙无垢代为摄政,高士廉辅佐。

    皇孙监国前所未有,然而皇帝的旨意都下了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

    而且说是李象监国,一个不满一岁的孩子能干啥,真正管事儿的还是长孙无垢。

    但众人也都知道,这个命令一下也意味着李世民即将班师回朝了。

    辽东四道方面开始为撤军做准备,长安方面则开始为迎接李世民凯旋做准备。

    长安方面好说,麻烦的是辽东,需要准备的事情太多。

    比如原高句丽权贵百分之八十都要迁到大唐定居,这些人家大业大,收拾行李等等都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而且李世民走的时候也不能把所有军队和文臣都带走,要给李承乾留下足够的力量才行,谁留谁走需要仔细斟酌。

    还有各种战利品……

    别人都这么忙岳山肯定也闲不下来,不过他没有去操心班师回朝的事情,而是去了从中原迁来的移民定居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