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文唐 > 713 圣贤祠

713 圣贤祠

    713 圣贤祠 (第2/3页)

    虽然我没试过,但有人试过啊,就是满清。

    满清朝廷照搬了宋朝的理学思想治理天下,对理学思想的执行力度比宋明两朝还要大,简直就是当成了金科玉律。

    然而后果是什么?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对思想禁锢最严厉的朝代。虽然最应该责怪的还是满清统治者,但理学也有不小的锅。

    所以吐槽满清的时候完全可以顺便吐槽一下理学思想太过于不切实际,太过于理想化了。

    设立圣贤祠把先秦诸子百家全部请进去,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华夏文明不只是有儒家一家,而是由无数圣贤用自己的思想为引导发展而成的。

    诸子百家的思想都在其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不能就这样把它们抛弃,而是有选择的吸收融合。

    当你们对当前的学问研究陷入瓶颈无法找到前路的时候,可以回头看看百家其它的思想,说不定就触类旁通了呢。

    幸好现在是唐朝——尽管百家思想流失的差不多了,还是被他收集到了一部分。要是再过上几百年,那就真的只能靠考古从古人的墓里寻找了。

    这些残篇虽然缺失很多,但仔细研读还是能从中一窥百家灿烂的思想光辉的。

    除此之外,圣贤祠的建设也能保住道家、法家和兵家现有的地位,防止他们和前世一样被儒家给踩在脚底下。

    有人要问了,儒家这么听话让你设立圣贤祠?会同意把诸子百家的圣贤都放进去?

    问题是他们不听话也不行啊。现在是唐朝,道家才是第一等的显学,其后是佛家,最后才是儒家。

    现在朝廷设立圣贤祠还轮不到他们反对,甚至他们还会反过来支持。因为把自家学说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抬进圣贤祠,有助于他们学术的生存和延续。

    “已经确定哪些人可以进入圣贤祠?”王绩略带着些期盼的道。

    岳山自然懂他的意思,也没有做弄他,直言道:“放心,令兄也在其列。”

    王绩激动的道:“哈哈……还是岳候懂我,如此九泉之下我也有脸面见兄长了。”

    王通是隋唐两朝为数不多的在学问上做出一定突破的人,前几天商量人选的时候,他自然也入了列。

    等他情绪稍微平息,岳山才继续说道:“上古时期有巢氏、缁衣氏、燧人氏、弇兹氏、伏羲氏、神农氏六人入列。”

    “近古时期的有黄帝、蚩尤、嫘祖、仓颉、颛顼、帝喾、尧、舜、禹等人。”

    这里还有几个人岳山没有说,那就是他在《华夏文明》这本书里杜撰的那几个,迁徙到四面八方繁衍出各异族的所谓的黄帝后裔。

    目的自然是通过这种方法进一步增加各个异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感,为民族大融合创造有利条件。

    “然后就是三代和先秦时期,商汤、周文王、姜尚等人。春秋战国时期的就多了,主要也是这个时期的人。诸子百家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以及著名的大贤尽皆在列。”

    “不过虽然名为圣贤祠,其实被收录进去的人分为三等,圣、子、贤。圣为尊,子次之,贤为后。”

    虽然都是圣贤,但成就差别也非常大,不可能一概而论,分个一二三很正常。

    王绩了然的点头问道:“都有哪些人被封圣?”

    岳山说道:“黄帝,乃人文始祖为最尊者;其次为老子,封道圣、至圣先师;再次为孔子,封儒生、万世师表;其下是法圣李悝、兵圣孙武、墨圣墨子、农圣许行、医圣扁鹊。”

    “等等。”王绩打断他道:“黄帝、老子、孔子三人为尊我能明白,法家、兵家创始人为圣我也能理解,甚至墨子为圣我也不是不能接受。”

    “农圣和医圣是怎么回事儿?阴阳家、纵横家、名家、杂家拿个不比他们显耀,为什么他们两家就被封圣了?”

    岳山笑道:“这两家封圣是我主张的,圣人和其他同僚也问出了和你一样的问题,我是这么回答他们的。”

    “没有农大家都要饿死,没有医所有人都要病死,这两家和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将来必须要大力发展,所以必须要抬高他们的地位,如此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投入到其中。”

    “哪怕一亩地只能增产一斤,全国所有土地加起来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医家每攻克一种疾病,就能挽救无数条人命。”

    “把农医两家的创始人地位抬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