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文不统武,武不干文 (第2/3页)
不完全相信岳山的话,朝廷突然来这一手真的没有别的打算?十有八九是准备借此机会收拾一批不听话的官员,顺便警告大家遵守文武分离的律令。
不过他敬君弘应该不在被收拾的行列,无他,忠心不惹事儿。
如果岳山知道了他的想法,肯定会说,你想多了。
这次真不是朝廷的意思,朝廷原本的计划是明年在单纯的以成绩取士,今年时间太紧事情又多就照着老规矩来好了。
只是不知道孔颖达发什么疯,突然就决定要在今年推行唯成绩取士。他还亲自去见了李世民,也不知道说了啥,反正李世民同意了。
然后礼部和国子监联合发布通告。岳山还能说啥,帮忙擦屁股吧。
之所以给敬君弘说这么多,目的是希望通过他的口把这一番话传出去。
朝廷无意针对武将,只是出于文武分离的政策,武官不得举荐文官。科举是文官的事情,你们有想要举荐的子弟,可以去枢密院举荐为武官。
如此一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稳住武官群体,稳住了武官,单靠文官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相反武官还会躲在背后看文官的笑话。
我们能武将能举荐武官,你们文官不能举荐文官了,惨,真惨呐。
第二天尉迟宝琳亲自拜访,岳山用同样的话把他打发走了。
他的这招确实起到了作用,很快武官群体就偃旗息鼓了。
文官群体就群情激奋了,朝廷这么做就是在剥夺我们的特权啊,抗议,抗议。
于是弹劾岳山、豆卢宽、孔颖达三人的奏折如雪花一般飞向李世民御案前。小朝会上众多官员直接指着三人的鼻子骂他们祸国殃民,要李世民杀了他们以平民愤。
岳山当时就火了,你争取自己的权力我不反对但骂我就不行,就站出来开怼。
选拔官吏本身就是朝廷的事情,目的是为天子牧民。你们举荐部分有真才实学的人围观还算是为国举才,现在借着科举大批量举荐人才施恩士子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有别的想法?
什么,你说你举荐的都是自家的子弟?那更有问题了,你家的家庭条件那么好,子孙衣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