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博学 (第3/3页)
山。他们现在一心想着的是如何翻身,只要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就会支持。
至于法家,差点就被挤兑的没有生存空间。现在岳山搞出了提刑司体系,使他们有了喘息的空间。
明法科考试更是给了他们独立自主的空间,他们不但不会反对,还会豁出命支持。
至于佛道两家,科举考试向来和他们没有关系,他们争夺的是信仰,是如何说服朝廷和达官贵人的支持。也不会吃饱没事儿干反对。
况且现在岳山掌握着医学院,掌握医疗体系的创建工作,佛道两家有求于他,也不敢和他对着干。
岳山成功的就科举改革同礼部尚书豆卢宽、国子监祭酒孔颖达两人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是商量具体细节问题了。
科举体系如何组建、贡院如何修建管理、整个体系如何运作……还有科举的题目由谁出、如何保密等等问题。
这些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说得清楚的,三人商议了三四天才有了大致的思路。
朝廷将在十二月三日开科取士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整个京城,苦苦等待的士子们无不欢欣雀跃。
离年底越来越近,很多人都以为朝廷今年不会开科举失望离京,还有些人不死心想再等等,结果真等来了好消息。
然后无数权贵的门前就堆满了投递行卷的读书人,以求自己的才华能被权贵看中获得赏识,在科举中脱颖而出。
孔颖达门前自然也挤满了人,每次他进出都不方便。不过还好,这时候的读书人还是比较知礼的,或者说是怕惹恼了他落下个坏名声,只是远远的看着不敢一窝蜂的围上来。
骑上代步的马,同情的看了一眼在寒风中寻找机会的士子,他心一硬策马离开。
要是在往年他肯定会把这些人的行卷都收下,如果能从里面找出几个不错的英才也算是为朝廷做贡献了。
但今年他把所有的行卷都拒绝了,因为没必要了。
科举前七天,礼部、国子监联合发布了一个消息,权贵的举荐将不在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所有考生全凭科举成绩择优录取。
此消息一出,京城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