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 刘仁轨回京 (第2/3页)
计船只的工匠,还需要制作船只的熟练工人。没有足够的熟练工,就算设立再多船只也没用。
但工匠和熟练工也不是那么容易培养出来的,那都是靠时间和实践喂出来的,棣州最缺的就是时间。
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挖人。
至于那数百名船匠船工是从苏州泉州哪个造船厂挖的,又是用什么手段挖的,两人都没问。也没必要问。
棣州是眼下大唐最富裕的地方,多少人都想移民过去。再加上棣州船厂取消了匠籍制度……其实仅凭这一点就足够吸引所有匠人加入了,更何况棣州船厂还开除了高工资高福利。
“只有船还不行,一支军队强大与否是由将士们决定的。所以去棣州后我按照老师的练兵之法来训练棣州水师,效果显著……”
“但海军和陆地兵种不同,照搬百骑司的训练方式也不合理。老师也说过,天下没有一种成熟的水师训练作战方面的兵法,他希望我能总结出一套法子填补这个空白……”
“只可惜,我能力有限始终不得要领,直到有一天……”
对这一点岳山倍感欣慰。他知道海军将会是未来大唐重要的一环,一直想总结出一套海军兵书出来,只可惜他对海军是一点都不了解,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着手。
后来他就把这个事情交给了刘仁轨,希望这个史上有名的大佬能完成这个任务。
本来他以为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十年八年甚至一二十年,没想到这才一年就有了框架。
刘仁轨是读书人出身,又亲历了百骑司的训练,深知学问对军队的重要性。
去了棣州后他大力扶持海军书院,设立了夜校等培训班组织现役军人识字读书。
现在棣州海军学习成绩最差的士兵也能认识三五百个常用字,大多数都已经可以自己读懂公文。
而读书启智之后的水军进步非常快,平时需要讲解无数遍的操作现在只需要三五遍,再让他们上手操作一遍就能学会,甚至还能总结出出这么做的原理。
有部分将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