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货币 (第2/3页)
盛世,如果粗暴的把人赶走才是愚蠢。
最好能想个办法,即把这些人留下,又能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授课。所以他并没有急着去学堂处理这个问题,而是在家思考对策。
顺便给李世民写了两个折子,一个是开发春申江的折子,一个是关于银币的折子。
有后世魔都为样板加上开发棣州的经验在,开发春申江的折子还是比较好写的。
岳山先是分析了春申江的地理优势,然后有了开发簇的战略位置,比如对整个东南地区的辐射,最后了一些开发簇的对策之类的。
洋洋洒洒七八万字,在古代来堪称篇幅巨大了,因为许多书籍都不一定有那么多字。
而且他用的是半白半文的句式,而非正统的文言文。这自然也是有意为之,就是想通过自己慢慢的让日常文书趋于直白化,写那么生涩难懂真没必要。
当然了,文章之类的继续用文言文写还是没问题的。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慢慢来,先从公文改变。
折子写好后直接送进宫他就没管了,重心开始放在银币上。
这个折子才真的不好写,必须要让李世民明白货币的重要性,又不能出现太过于专业的词汇,比如给他讲金融他也听不懂。当然,主要是岳山自己也不懂。
他只能用自己所知不多的知识,再翻译成唐朝人能听得懂的话来解释这个问题。
总之一份折子涂涂抹抹写了四五才勉强写完。
这还不算完,为了增加服力,他想直接拿着实物去见李世民。所以折子写好后他就把书院事业部的于志明叫了过来。
让他召集了一大帮子木匠、铁匠、银匠、石匠等等匠人过来研究如何铸造银币。
唐朝正经的货币只有两种,一种黄金一种铜。而且黄金只能作为财富的象征进行储存,不能再市场上流通。
出去吃饭用黄金付账,别人找不找的开且不,首先是违法的,朝廷规定不允许使用黄金结算。
当然了,这只是指普通额交易。真正的大宗交易还是用黄金的,但这种情况特别少,不具有代表性。
所以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