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贫贱夫妻百事哀 (第2/3页)
平方米,和隔壁一家顺德人开的“肠粉”店,其实是属于同一栋大楼的,这栋大楼高3层,是那位吴大叔数年前建的,一楼是两个铺面,用来出租,“士多”店小些,每月租700元,“肠粉”店要大一倍,每月租金1500元。二楼的四室一厅全部用来出租,四间小室分别租给四个年轻的小姐,三楼,吴大叔一人住。
在乡下东风镇吴村,现在已改成吴村管理区,吴大叔在吴村还有一栋三层楼的旧屋,他留给两个儿子居住,一人一层。三楼是杂物房,以前堆放写谷物农具,那已是10多年前的事了。后来生产队的土地转让建了厂房,他也改行,从农民变成了管理者,从副村长做到了管理区的副主任。职务相当于副科长,职务不高,权力却不小,批地、建厂都要经过他的审批,求他办事的乡里乡亲也不少,有时办人情事,帮得了这个就得帮那个,后来他对街坊得求情一概“公事公办”,予以拒绝,除非上面领导下命令或口头、电话打招呼的,其它,他一律“法不容情”。
吴大叔除领每月能从管理区领到2000多元工资外,还能从村里每月领取分红、补助、慰问金、过节费、水果饮料费之类的,合计1500元钱。他的两个儿子,有一个因为是国家机关人员,是城镇户口,不是村民户口,反倒没有村里的分红,他的一个女儿也没有分红,村里还是重男轻女。吴大叔想着以后自己的财产,也是分给两个儿子,女儿出嫁,已是扑出去的水,就算不出嫁,他也不会分给女儿。
村里规定只有男村民才能享受分红,吴大叔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未将他的村民户口转为城镇居民户口。
几年下来,吴大叔积攒的收入在镇上起了这栋三层楼。其实他要再起一栋、两栋也建的起,只可惜镇上的土地已经紧缺。
吴大叔60岁出头,现在已退休,虽然他比较有钱,但他却是一个人居住在镇上,他好像没有老伴,儿子很少到镇上来,大儿子有时会到镇上看他,但多数都是来向父亲借钱。
吴大叔也非常不高兴,原来给他在镇上制衣厂找了个会计工作,他嫌工作苦,上班不自由,有时喝玩早茶才去上班,经常迟到,搞的厂长打电话给吴大叔,说如不是看在吴大叔的份上,他早被工厂开除了。后来他自己炒了制衣厂的鱿鱼,辞职不干了。大儿子后来与朋友合伙,在镇上开了家吴记“东风濑粉”店。濑粉有烧鹅的、烧鹅臂、叉烧、牛腩什么的,生意倒相当的红火,东风镇人早餐不喝早茶的话,也就爱吃个肠粉、濑粉粥什么的。
很快,阿文的小百货店就开张了,取名叫“阿梅士多”店。一家三口吃住都在小店,夫妻俩搭了个小阁楼,晚上就睡阁楼。床装了个简单的护栏,床前挂了块花布遮挡。
平时店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