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学徒 (第2/3页)
了他,只怕也是不妥,想了想,便对许娇容道:“李夫人,世人只知大夫可以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却不知学医途中的艰苦、枯燥,这不仅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更需要悟性。就先让汉文在我这庆余堂里当个学徒,跟着伙计们学学抓药、煎药,至于拜师之事,今后再说如何?”
许娇容大喜,既然没有当面回绝这事情也就成了一半了,拉过许宣拜谢道:“多谢王员外,汉文,还不快谢谢员外爷!”她年长许宣两岁,虽然是女儿身,但也曾和爹娘一同做过几天生意,知道这些有名气的大夫一般是不会轻易收徒的,毕竟徒弟跟学徒、伙计不一样,相当于是师傅的半子,是要传承衣钵的,若是弟子天资、品行不行,往往也会连累师傅的名声。
许宣躬身再次行礼称谢,只要能混到庆余堂就行,到时候自己就有机会观察这个王胖子到底有没有真本事了。如果真如方世杰所说,是个修行有成的高人,自己自然要想办法拜师,但如果只是个普通的坐堂郎中,那么现在拜师反倒是耽搁自己时间了。
接下来的10余日,许宣每天早早的就来到庆余堂,白天便跟着一众伙计招呼病人,抓药、煎药,晚上再炮制一些存量不足的药材。庆余堂不愧是钱塘县数一数二的大药房,坐堂的大夫加上兼职掌柜的王不易一共有4位,平日里来的病患不少,因此药材消耗也极快,而药商提供的药材往往都只是粗略洗过、晒干的原始药材,需要各家药房根据自己的需要再炮制一遍,或切或磨,或蒸或炒,等到制成半成品后,才能直接供病人抓药煎服。
几天下来许宣是累得苦不堪言,不论前世还是今生,自己哪里吃过这种苦。早上寅时鸡叫三遍就要起床,匆匆吃完早饭,天还没亮透便要出门,没办法必须赶在辰时前,也就是早上7点之前赶到庆余堂,免得有些病人来得早了药铺却还没开门。等到跟着伙计们忙活一天,晚上二更时分才能回家,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就算是吃个饭也得跟别的伙计轮着班吃。
这样一来忙成狗的许宣哪里还有机会观察王不易,一有机会就只想着能坐下休息片刻就好,整个人每天脑子都是昏昏沉沉的,看得许娇容心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