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七章 剿灭项氏(求票票) (第2/3页)
“昔年,嬴政封禅泰岳,阴阳家亲自主持祭祀,些许消息,想来你我都是知道的,天地风云变色,万灵相应,何其恢弘。”
“何其玄妙!”
“阴阳家的那些狗东西,惯会吃里扒外,惯会见风使舵,大周刚有沦亡,就迫不及待的入秦了。”
“秦国这些年顺风顺水,能够攻灭诸国,能够一统天下,他们指不定做了什么手段。”
“祭祀之法。”
“千年以前,大周凤鸣岐山,太公望曾亲自主持祭祀,引得天地异象响应,而后……顺应天道,将殷商攻灭,取而代之。”
“……”
“景煜老弟!”
“楚国祭祀一脉中……有那样的高人?”
“没有吧。”
“据我所知,是没有的,就是当年的大祭司,也做不到如阴阳家那般。”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关于祭祀的道理,我等也不甚清楚。”
“如果真的要立下一场祭祀,我是没有意见的。”
“诸位呢?”
“……”
“祭祀于天地鬼神,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神祇身上,并无大用。”
“真要祭祀,也是可以的。”
“我是没啥意见。”
“……”
“还以为景煜老兄你会准备一个一等一的法子,结果……来了一个祭祀之法。”
“祭祀之道,传承数千年,三皇五帝的岁月,就有存在。”
“的确高深莫测。”
“真正的祭祀之道,真正的约束,真正可以沟通泰皇帝君,我是相信的,就怕祭祀一脉没有高人。”
“要不如屈黎兄刚才所言,请南公前辈出手?”
“南公前辈是阴阳家的人,无论是智者一脉,还是巫山十二峰的阴阳家,都有很深的关联。”
“于祭祀一道多有精通,儒家荀夫子当年在楚地为官的时候,就曾多次问道。”
“咱们派人去请南公前辈如何?”
“……”
“南公前辈?”
“这些年来他的踪迹多有不显,有闻多在西域之地了,似乎是昔年得罪了道家的那位郡侯,不得已远走诸夏。”
“哼!”
“江南的那位甚是霸道了些。”
“景煜老弟,除了祭祀之法,可还有别的上好之法?”
“我觉祭祀之法,略有些不靠谱。”
“想来也不只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觉得。”
“立下一个章程是有必要的,单凭我等一家一人之力,实难渡过眼下局势。”
“唉。”
“我等本没有做什么,却引来那样的人事。”
“……”
“……”
方寸之地,嘈杂之音而起。
你言我语,你争我辩。
你嘲弄,我讽刺。
你不解,我怀疑。
……
初始有些肃重,未几,便是有些放浪形骸了,便是有些嬉嬉笑笑了,便是有些无所无谓了。
“诸位,诸位!”
“且听我一言。”
“诸位刚才所言,在下都有细听,所忧不过是祭祀之法是否有用!”
“毕竟,有兄弟所言,如若祭祀之法有用,那么,大楚何以会沦亡?我等又何以落到现在这般境地?”
“这一点,其实是不难解释的。”
“祭祀之法,勾连泰皇帝君。”
“遍观我大楚国君祭祀昊天的祭文,若是都能一一实现,若是都能一一施展,那么,今日一统天下的当不会是秦国,而是我等了。”
“不能遵从祭祀祭文的誓言,方有大楚的国难。”
“我等各大家族千百年来,也有一次次祭祀,那么,且细细思忖,那些祭祀上的言语是否都实现了?”
“是否都遵从了?”
“如果一切都遵从了,我想昊天泰皇帝君是不会抛弃我等的!”
“故而,祭祀之法,祭祀之礼,在诚于心,显于形,诚于天道,敏于后土,方能通达神祇!”
“那也是祭祀一脉的人所言。”
“祭天法祖,是有用的。”
“是可行的。”
“高人!”
“亦是有的。”
“南公前辈自然是合适的,不过,祭祀一脉似乎有更加合适的人选,他们会为我等请来一位真正的祭祀高人。”
“在泰皇帝君面前,祭祀立下,章程立下,我等的盟约立下,楚地的麻烦当小矣。”
“至于说祭祀之法是否会有约束力,是否会有钳制我等的力量,则是全在我等!”
“如果在解决楚地的隐患之后,有人公然做出一些有损约定的事情,那么,祭祀的盟约或许有用。”
“只是一小部分人违反的话,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