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走向世界七 (第2/3页)
只要有了这些“样板工程”,大明那些因为自己科举改革失去特权的穷措大,才会紧跟其上,才会形成大农场经济,最后才能为帝国工业化提供充足的粮食……
不过这一点,不但此时的大明儒家士大夫不理解,就是几百年后的土鳖们也不理解的,尤其是后者,一方面鼓吹什么世界工厂、全世界最勤劳善良的人民……又说什么土地是农民最后的自留地……
可是只要有脑子的就会知道,一家几亩地的制度,怎么可能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粮食?连养活自家都不能吧?
就跟猪尾巴朝那些井底之蛙似的僵尸一样,动不动就是祖宗之法,丝毫看不到别人先进的制度,结果最后还不是靠进口农产品……
当然了,朱大昏君还在皇室财团设立了农业投资公司,在淮北、武汉、应天府、辽东等地建立了资本化的大农场,这家公司控制的大农场从一万亩到十万亩不等,这些年也陆陆续续走上了正轨,迄今为止每年能够为市场提供600多万石粮食、农副产品。
当然了,朱大昏君是看不上这些大农场所赚的那点利益,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起到样板工程的作用。
同时,朱大昏君通过改革科举的同时,也颁发了圣旨,正大光明地放弃了抑制土地兼并的祖制——实际上,此时的大明本来就行开放兼并的政策,只不过是士大夫、权贵们暗地里在做罢了。
所以他也索性把土地兼并这事放在了台面上,同时允许那些失去秀才、举人功名的穷措大参观骑士、士爵庄园和资本大农场,向庄园主和农场主学习如何经营土地。
是的,是经营土地,而不是种地,这是两个根本性不同的概念……
朱大昏君听着这位“酷吏”在滔滔不绝地歌颂自己,心中也是得意之极,要知道这位是“三不要老爷”啊。
当然了,自古“酷吏”出自“法贼”,著名的商鞅之流不就是嘛,而“法贼”的“信条”则是为天子做事和背锅啊……
“哦,看来苏卿也非常看好大农场经济了?”
“这个……”苏观生虽然是“酷吏”,也是能臣,但毕竟是个旧派士大夫,经济什么的他是不懂,但是庄园和大农场与过去想必孰好孰坏,他还是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