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北陆南海 (第2/3页)
的葡萄,咕噜一下便咽了下去,瞥了一眼牛冠,笑道:
“你小子虽然久不在朝堂,但是这些事情,还是瞒不过你啊……
泉国公家的东宁军很强大,为朕的海军培养了无数的精英海军军官和水手,虽然他们自己还不能远洋……
同时,南人多熟海者,北人多谙陆战,这样的话,我大明就可以就地南北扩张……
最为重要的是,朕希望借此机会达到南北平衡,北人用军事上的长处弥补商业的不足。
而海军官兵,并不是授田的地主贵族兵,而是雇佣兵,最多就是给少校或者男爵以上的军官在上海、南京赐宅……
效冠,知道吗?朕的海军现在拥有了吨的盖伦战舰,每艘装备六门24磅长炮和十四门12磅长炮以及二十门六磅长炮(比陆军的六磅炮威力大)。
四艘1000吨三级战列舰,火炮的数量多出了三分之一…….”
实际上朱大昏君说的这些战舰,早在崇祯二年的时候,就在天津制造出来了两艘,而且郑芝龙还带着自家水手驾驶着一艘出使过日本。
只是在“试航”途中,却出现了诸多的事故,到底老郑家的水手和军官经验充足,要不然老郑就要魂归东海了。
所以郑芝龙回到北京后,便向朱大昏君出具了详细的事故报告,然后这两艘(另一艘正准备给海大的学生作为实习舰),就被天津船厂收回了。
也就是说,朱大昏君的金手指,因为没有充足的造船工程师而失败了。
原本以为只需要画几张历史上大英帝国在特拉法加大海战中大放异彩的战列舰图纸,就可以让大明的“人才”造出来了。
而且朱大昏君还自作聪明地认为,先利用模型慢慢放大的方式,就可以解决经验和技术上的不足!
而这两艘军舰,并没有被拆除或是遗弃,而是成为了造船厂工人和工程师的“试验室”和培训基地。
崇祯四年,朱大昏君便又命令皇家造船厂从壕澳等地请来了荷兰、葡萄牙的造船工程师,一边在船厂造船,一边负责培养大明学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