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一章 佛经手抄本 (第2/3页)
东汉竺佛朔与支娄迦谶译出的《般若道行品经》(后题《道行般若经》)10卷(相当此经第四会),世称“小品般若”。
    此后,三国的吴支谦、朱士行等人又纷纷重译过这部经文,而鸠摩罗什更是于后秦弘始六年重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品二万颂,弘始十年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小品八千颂和《金刚般若经》等。
    这些佛家前辈都曾经翻译过这部经文,但都不全,一直到唐初玄奘法师,也就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原型去天竺取经,这才把完整的《大般若经》总共二十万颂的梵本三部带回华夏,并带着徒弟耗费了极大的精力亲自翻译这部经文。
    武则天尊佛,刚才那间墓室中出现那么多的鎏金铜佛像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了,现在这间墓室中出现这么多的陪葬佛经,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不过这些佛经却是让杨靖心花怒放。因为杨靖通过圣戒给出的答案,知道这些佛经不仅仅是极为珍贵的手抄佛经,而且抄写佛经的人竟然都是唐初和武周时代的书法大家。
    比如说手里拿的这套《大般若经》,竟然是唐初四大家之首的欧阳询亲笔纂抄的。要不是圣戒不可能给出错误的答案,杨靖真不敢相信手里这一卷《大般若经》竟然是那位大家的真迹。
    如此完整的《大般若经》再加上是欧阳询的真迹,这部《大般若经》的价值那可就大了去了。说是无价之宝也绝对不为过。
    这东西可不是碑刻,更不是拓本或者后人的临摹,这可是正儿八经欧阳询的真迹啊,而且还是完整的一套《大般若经》!
    都说一页宋书一两金,可宋书要是和唐书比起来那就差的远了。
    自从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之后,宋书、明书才被称为古籍善本,而唐代仅存的那点残页,都是手抄本,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唐代的书,哪怕是残页,其价值也都远远超过宋书。
    更别说这部《大般若经》还是欧阳询的真迹!
    既然欧阳询老爷子的真迹都出现了,那么其他几位名家还能远吗?
    果然,杨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