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零章 迟来了四百多年的信 (第2/3页)
大典》的正本在万历年间就毁于大火,也有人说是《永乐大典》正本随着明神宗万历皇帝殉葬了。结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定陵打开之后,里面却没有发现《永乐大典》正本的踪影。
    很显然,《永乐大典》正本并没有随着万历皇帝殉葬。
    但正本确实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即便是嘉靖副本,在流传到清代的时候,一开始也是不受重视,一直到雍乾年间,《永乐大典》的嘉靖副本才被重视起来,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更是借鉴了很多《永乐大典》副本的内容。
    只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副本也流失了很多。
    后来在晚清时代,列强侵略华夏,嘉靖副本更是被列强劫掠而去,一直到现代,即便是嘉靖副本在全世界也仅仅只存留有八百多卷。
    即便是嘉靖副本,在全世界都已经是稀世珍宝了,更别说眼前这些已经消失了几百年之久的正本了!
    这些正本要是拿回到原时空,绝对可以引发一场惊涛骇浪的!
    只是让杨靖觉得有些可惜的是,这五口大箱子中仅仅只装了六千册共计一万四千六百八十八卷。占了《永乐大典》正本一半多一点的数量。
    不过虽然有些遗憾这里的《永乐大典》不全,但能够得到这么多的《永乐大典》,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正本,这已经是老天爷开眼了!
    就是不清楚这原本在明末清初之际就已经不知所踪的《永乐大典》正本为何会出现在这里。难道是永历帝朱由榔带过来的?
    要说也只有这个理由来解释这大半套《永乐大典》正本为何会出现在这里了。其他的理由根本就没有办法解释这一点,而且还有诸如众多的金银珠宝、珍贵字画来佐证这一点。在明末清初那个动乱的年代,能将这么多珍贵的东西集中在一起,错非也就是皇家有这个能力。
    只是圣戒虽然神奇,但也只能简单的鉴定出某一件东西的详细出处,至于这件东西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圣戒也是没有这个功能。
    看着这五口大箱子,杨靖呆呆的发了一会儿愣,最终这才哈哈大笑了两声,左手摸上了这些箱子,瞬间,这五口大箱子就在原地消失不见,进入到了升级后的储存空间。
    结果当杨靖把所有的箱子都收进了储存空间之后,却发现在地上还有一个不大的紫黑色小木箱。
    直觉让杨靖在看到这个小木箱的时候就是心头一喜,赶忙上前几步,一把就抱起了这个小箱子。
    箱子非常重,竟然也是小叶紫檀打造的,个头虽然不大,但抱在怀里却是沉甸甸的。
    小盒子上同样有一把小铜锁锁着,但这把小铜锁早就已经锈烂了,杨靖毫不费力的就打开了这个小盒子。
    里面同样有油纸做包裹物,揭开油纸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方银质直纽印,从个头上来看,显然是明朝百官印中等级最高的三台印,也就是一品官才能使用的直纽印。
    杨靖拿起这方直纽印,看着底部的印文,心中豁然一惊,同时也是豁然开朗。因为这方印的印文赫然是“黔国公印”四个字。
    不用说,这肯定是明朝的末代黔国公沐天波留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