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信任是最大的交易成本 (第2/3页)
我们虽有加班,但绝对没有这么多。”
“既然他以前这么累,那肯定很拼,就先留下来试试吧。”
听到叶风拍板后。
万龙笑吟吟地站起来,伸手握住李行军道:“恭喜你被录取了,期待你加入公司后,为公司添砖加瓦。”
“JAVA?没问题,我最拿手的就是JAVA。”
李行军笑道,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淘宝网。
……
李行军入职后,万龙把他领到一个淘宝网的新项目组,叫“担保交易”,目的是让用户放心付钱。
项目组长是周信伟,副组长是他。
周信伟年纪不大,却是叶风曾经带到美国历练过的人才。
李行军刚进入项目组,就从他身上学到了很东西。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用户放心交易。”
周信伟把他叫到会议室对他讲项目的基本情况:
“在我国商业史上,【信用】一直作为道德内涵而非制度约束。即使进入21世纪,个人信用体系的覆盖面仍极其有限。纵使电商很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与之匹配的支付工具和交易模式仍是荒漠一片。”
“淘宝网就是婴儿期的华国电商,刚起步就陷入巨大的个人信用盲区,甚至有传统交易商和传统媒体称我们是电商诈骗。”
“先付款还是先发货,是个永恒的难题。”
周信伟道:“谁也不相信谁,最终陷入死循环。”
李行军点头连连,因为这个问题,早期电商用户都选择同城交易。这本质上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华国商业古训的现代版而已。
同城交易做不大。
远程汇款又为骗子滋生温床。
周信伟道:“为此,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先研究国外的电商,发现国外都用信用卡,信用卡安全得很。也想过模仿万象商城早期的万象币搞个淘宝币,发现也是换汤不换药。孙总为此伤神了好一阵,感觉钻进了牛角尖儿”。
“那要怎么办?”
李行军想到,光是一个交易信任问题,就这么麻烦。
不过想想也是,你去菜市场买菜,自己拿到菜后先要看看有没有坏的、有没有短斤缺两,菜贩拿到钱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