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政令不出门(四) (第3/3页)
因。
近几任安平的市委书记,很少与企业领导接触,除了每年的几次座谈会,市委领导很少到企业调研。
这个时候,陈儒找到插话的机会,他不解地询问:难道政府就这么放任经济自我发展。
王少峰继续解释,政府不管企业,其实只是不插手企业的经营管理。政府就做的事情,就是利用税收、环保、安监、技监、劳动监察等法律杠杆,控制经济的发展方向与速度。
经济好比一匹烈马,政府手中的法律武器、人大的信任评估体系,就像烈马的辔头,不让这匹烈马对安平造成破坏。
最近十年,安平的经济高速发展,却沒有对环境造成明显的污染与破坏,就是政府的辔头在起作用。
陈儒找到反驳的机会,他嘲讽地说,从另一方面讲,安平市政府在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
王少峰摇摇头,他知道这是两种理念的冲突,安平人并不希望发展的步伐太快。如果发展速度维持早几年的水平,生活的节奏势必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
生活已经很安逸了,何必将人生弄得这么辛苦,这是安平人从早几年快节奏的生活得到的启示。
如何提高生活品质,在安平人中间已经慢慢形成一种思潮,安平诚信网上早就在展开讨论。
这个观点,王少峰只是在脑海里回旋,沒有向陈儒解释。他已经说得很多了,必须给陈儒留点面子。
陈儒也沒有说话,他的内心,涌上一股凉意。他的对手太强,强大到让陈儒产生蚍蜉撼树的感觉。
贺定要他來安平,就是要找到信任体系的弱点与不足,直到推翻安平的信用体系,打击陈青云的政治主张。
现在的问題,不是陈儒对信用体系出手,而是如何在安平站稳脚跟。如果长期不能掌控安平的局势,别说贺定不答应,就连泉湖市委,也会调整陈儒的位置。
听了王少峰的叙述,联想到一个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陈儒已经肯定,自己单枪匹马对付安平的信用体系,只怕会落得比陈昆还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