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规则的游戏 (第1/3页)
傅景深的反击来得迅疾而猛烈。
先是“瀚海遗珍”项目所需的几种特殊进口恒温恒湿材料,海关清关流程突然变得异常缓慢,理由是需要“补充多项技术安全认证”。负责此事的博物馆工作人员急得嘴角起泡,却得到海关方面模糊其辞的回复。
紧接着,原本已经谈妥的、用于展览安保系统的国际顶尖技术团队,突然单方面提出解约,宁愿支付高额违约金,也拒绝透露具体原因。
一系列精准的“意外”,如同无形的枷锁,从供应链到技术支持,层层套向“瀚海遗珍”项目,使其推进骤然陷入泥沼。项目组内开始弥漫起焦虑的情绪,几个年轻的研究员甚至私下议论,是否傅氏那边对舒顾问有意见,才导致合作如此不顺。
压力,如同潮水般向舒晚涌来。
“舒姐,傅氏那边递话了,”助理小陈忧心忡忡地拿着最新的进度报告,“说如果我们在材料和技术上无法按时到位,他们可能会重新评估合作的可行性,甚至……追究我方违约的责任。”
舒晚坐在办公桌后,正在修复一枚极其脆弱的汉代玉璧。她戴着放大镜,手持细如发丝的修复工具,动作稳得像磐石。听完汇报,她只是轻轻“嗯”了一声,连眼皮都没抬。
“舒姐……”小陈有些着急。
舒晚完成了玉璧上一道细微裂隙的初步加固,这才放下工具,取下放大镜。她看向小陈,眼神平静无波:“海关那边,把我们准备好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全套欧盟CE认证和国内质检报告,直接发给总署的赵司长,就说是我拜托他帮忙催办一下。他是我老师的旧识,欠老师一个人情。”
小陈一愣,随即眼睛亮了起来。赵司长?!那可是总署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至于安保团队,”舒晚拿起平板电脑,快速调出一份资料,“联系瑞士的‘Hercules Shield’团队,他们的创始人奥利弗欠我一个更大的人情。三年前,他在香港苏富比差点打眼,买下一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