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7章威尔逊的软肋 (第1/3页)
威尔逊的软肋
1953 年 4 月的台北依旧笼罩在湿冷的春雨中。林默涵站在 “明星书店“ 二楼的窗前,看着雨水顺着玻璃窗蜿蜒成河,在玻璃上冲刷出扭曲的街景。三天前刚处理完阿贵的事,他的右手虎口还留着与那个叛徒搏斗时的浅疤,此刻正随着握紧的拳头隐隐作痛。
“先生,您要的《最新英汉经贸词典》到了。“ 店员小陈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林默涵转过身,接过那本烫金封面的词典,指尖在扉页上轻轻摩挲 —— 那里藏着用糯米纸写就的密令:“速查美军驻台空军基地布防,重点嘉义、桃园两站。“
他不动声色地将词典收入公文包,目光扫过书架上伪装成通俗小说的密码本。自从医院那次惊险接头后,他已经有两周没收到任何来自大陆的指示。这种信息真空状态让他想起在香港接受特训时教官的警告:“潜伏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追捕,是孤独。“
走出书店时,雨势渐歇。仁爱路上的法国梧桐刚抽出新芽,被雨水洗得发亮。林默涵撑开黑色油纸伞,混入熙攘的人流。街角报童的叫卖声刺破潮湿的空气:“号外!号外!美军第七舰队演习延长!“ 他放慢脚步,眼角余光瞥见报纸头版上 “中美共同防御协定“ 的醒目标题,心脏猛地一缩 —— 这正是他冒着生命危险送出的情报,此刻却成了国民党当局炫耀的资本。
根据医院接头时老中医传递的信息,美军顾问团近期频繁出入台北空军基地。林默涵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而档案里那个叫约翰・威尔逊的名字再次浮现。这位美军顾问团的首席翻译官,在檀香山军事法庭的记录里留有 “涉嫌走私军用物资“ 的污点,这正是可以利用的裂缝。
傍晚六点,林默涵准时出现在 “蓝调俱乐部“ 后门。这家位于中山北路的美式酒吧是美军军官的聚集地,霓虹灯牌在雨后的水洼里碎成一片迷离的光斑。推开沉重的橡木大门,萨克斯风手正吹奏着格伦・米勒的《In the Mood》,慵懒的旋律混着威士忌的醇香在空气中弥漫。军官们搂着穿着紧身连衣裙的女伴跳着吉特巴舞,皮鞋在打蜡地板上踏出欢快的节奏,军靴后跟敲击地面的声音与鼓点完美契合。
“新来的?“ 守门的菲律宾裔保镖上下打量着他。林默涵递过一张伪造的哈佛校友卡,用带着波士顿口音的英语低声说:“找威尔逊少校,关于上次谈的 ' 生意 '。“ 保镖狐疑地接过卡片,转身走进酒吧。三分钟后,一个金发碧眼的中年男人跟着保镖走了出来,正是约翰・威尔逊。
“你是谁?“ 威尔逊警惕地眯起眼睛,右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 —— 那里通常别着配枪。林默涵注意到他左手无名指上的婚戒有明显的松动痕迹,衬衫袖口沾着咖啡渍,这些细节都与档案中 “生活奢靡却经济拮据“ 的描述吻合。
“我是陈先生的朋友。“ 林默涵故意用中文说出这句话,观察着对方的反应。威尔逊的瞳孔明显收缩了一下 —— 陈先生是台北黑市最大的军火贩子,也是林默涵虚构出来的接头人。“他说你有批 ' 货到了 ',需要找个安全的仓库。“
威尔逊左右张望片刻,将林默涵拉到巷口的阴影里:“仓库的事明天再说。你能不能弄到盘尼西林?我妻子的哮喘药快用完了。“ 林默涵心中暗喜,鱼儿果然上钩了。在 1953 年的台湾,抗生素属于管制药品,黑市价格高达黄金每克五十美元。
“盘尼西林需要时间。“ 林默涵故意面露难色,“而且最近宪兵队查得紧。“ 威尔逊急切地抓住他的胳膊:“价钱好商量!只要能弄到药,我可以帮你弄到任何东西 —— 包括美军基地的通行证。“
雨声突然变大,掩盖了巷子里的对话。林默涵看着威尔逊因焦虑而扭曲的脸,想起特训时教官的话:“所有间谍都败在同一个弱点上 —— 他们总以为自己在控制别人。“
钓鱼行动部署
台北市警备司令部的密室里,魏正宏将一份文件拍在桌上。台灯的光晕在他金丝眼镜上形成两道反光,遮住了眼底的阴鸷。“根据保密局最新情报,**间谍 ' 海燕 ' 已获取 M-209 密码机参数,目标直指美军基地布防图。“ 他用红铅笔在地图上圈出基隆港的位置,“我们就在这里设下陷阱,让他自投罗网。“
特务队长凑近细看:“主任英明!但如何确保 ' 海燕 ' 一定会咬钩?“ 魏正宏冷笑一声,抽出卷宗里的照片 —— 那是林默涵在明星书店翻阅报纸的侧影。“此人有个习惯,每天必看《中央日报》的航运版,我们只需要在 4 月 17 日的报纸上刊登 ' 圣保罗号 ' 补给舰抵港消息,他就一定会去码头。“
方佩玲的棋局
4 月 12 日清晨,林默涵按约定来到台北师范学院的公告栏前。雨后的校园弥漫着樟树的清香,布告栏前围满了寻找兼职的学生。他假装看招聘启事,目光却锁定在第三张启事上 ——“诚聘中文家教,要求女性,英语流利,有意者请至教务处找方佩玲小姐。“
这是他与上线约定的紧急联络信号。当需要发展新人时,就用 “中文家教“ 作为接头暗号。林默涵撕下那张启事,折叠成特定的三角形,走向教务处。刚走出校门,两名宪兵突然拦住去路:“站住!有人举报你昨晚形迹可疑。“
林默涵心中一紧,想起户政联保制度的规定 —— 五户为一保,十保为一甲,任何异动都需联保户具结担保。看来是隔壁杂货铺的老王告了密,那家伙上周就因他深夜点灯而盘问不休。“长官误会,我是师范学院的教员,昨晚备课到深夜。“ 他强作镇定地掏出教师证。
宪兵仔细核对证件,又盘问了三个联保户的姓名住址,才悻悻放行。林默涵擦去冷汗,加快脚步走向教务处。方佩玲正在整理学生档案,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这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女人,穿着浅蓝色旗袍,头发挽成一丝不苟的发髻,鼻梁上架着玳瑁眼镜。她的手指修长,右手食指第二关节有明显的老茧 —— 那是长期握笔留下的痕迹。
“请问您是方佩玲小姐?“ 林默涵将折叠好的启事放在桌上。方佩玲的目光在三角形折痕上停留了半秒,随即恢复平静:“是的,我就是。您是来应聘家教的?“
“不,我是介绍家教的。“ 林默涵用暗语回答,“有位美国朋友需要学习中文,特别是古典文学方面。“ 方佩玲推了推眼镜,声音压得更低:“家父是前清举人,家学渊源。不知您的朋友对哪部典籍感兴趣?“
“' 诗经 ' 如何?“ 林默涵说出暗号的下半部分。方佩玲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她合上档案夹:“《诗经》是风雅之源。不知何时方便见面?“
“今晚七点,明星书店。“ 林默涵起身告辞,注意到方佩玲办公桌抽屉的缝隙里露出半截棕色皮套 —— 那是中统特务常用的勃朗宁 M1910 手枪的枪套。他心中警铃大作,这个女人有问题。
当晚七点,林默涵提前半小时到达明星书店。他让店员小陈在门口望风,自己则躲在仓库的暗格里,通过墙壁上的裂缝观察着书店内部。七点整,方佩玲准时出现,她穿着米色风衣,拎着黑色皮包,径直走向书架上的《唐诗三百首》—— 那是约定的接头位置。
她从书架上抽出那本《唐诗三百首》,翻到第 73 页 —— 那是李白的《静夜思》。林默涵屏住呼吸,看着她用指尖在书页上轻轻敲击:咚、咚咚、咚 —— 这是摩斯电码的 “SOS“ 信号。紧接着,她从皮包夹层里取出一个微型相机,快速拍下了书架上的几本书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