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御药局“无间道”:一根舌下的钉子 (第3/3页)
尝鲜,垫补垫补。”他搓着手,脸上堆满笑,气色明显好了许多,“托大人的福,奴婢按您说的法子清理了两次,嘴里清爽多了!晚间去送药材,碰见刘太医,他盯着奴婢看了好几眼,愣是没再提那茬儿!奴婢这心里,总算踏实了!”
陈越拈起一块荷花酥,笑道:“有效便好,贵在坚持。湿性粘滞,非一日可除,还需耐心调理。”
福贵凑近几步,声音压得更低,带着几分推心置腹的诚恳:“大人,您是小禄子的主子,小禄子叫我一声叔,那您也就是我福贵的恩人!大恩不言谢,往后,御药局里,但凡是您用得上的药材、器具,只要不是宫禁里明令严控的,您开个单子,奴婢豁出脸去,也想办法给您弄来!”
他左右看看,确认无人,又补充道,语气带着几分隐秘的自得,“不瞒您说,我们御药局自个儿也有些采买的门路,有些各地进贡的好药材,或是西域商队带来的稀罕物,库存记账,跟太医院那边,不全是一本账。奴婢在局里经营这些年,几个关键库房的钥匙,还是能摸得到的。”
陈越心中一阵狂喜。这简直就是打通了一条隐蔽的、稳定的、还能绕开许冠阳监控的“战略物资补给线”啊!这意味着,他未来许多天马行空、需要特殊材料的“黑科技”牙科方案,都有了实现的可能!
但他面上却不显,只温和道:“那日后,少不得要麻烦福贵公公了。”
“不麻烦!不麻烦!能为大人效力,是奴婢的福分!”福贵连连摆手,脸上笑开了花。
送走千恩万谢的福贵,陈越在灯下铺开一本崭新的空白书册,这是下午他让小禄子特意去内务府领来的上等宣纸册子。这本册子,不同于那本必须上报给太医院备案的《铜针使用登记簿》,而是他为自己准备的、真正的“核心技术数据库”。他给这本册子起了个霸气的名字——《陈氏牙病百科大全》。
他提起笔,在第一页,郑重地写下了第一个非“铜针”疗法的病例:
“弘治十一年十月初九,患者福贵,御药局管事。症见:口臭浓烈,舌苔黄腻,舌下腺开口处污垢堆积,诊为湿热蕴结,口腔滞留。治法:清舌竹刮刮拭舌下腺开口区域,细盐配薄荷叶温水漱口。效果:异味立减,粘滞感消。备注:此案可见,局部洁治之于口臭,其效甚捷,非独清火一途。”
写完福贵的病例,他又翻开了那本官方的《铜针使用登记簿》。上面,已经记录了从李沣的深龋、到魏尚书的牙髓炎等两个成功案例。
他看着这些名字和病症,开始尝试用现代医学的思维进行归纳总结。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宫中的太监和品阶较低的官员,多患蛀牙、牙髓炎等“硬组织”疾病,这可能与他们饮食不规律、卫生条件差有关;而像皇后、甚至李沣这种级别的官员,牙周问题和因饮酒、食甜导致的口腔酸环境问题则更为普遍。
他用炭笔,在另一张纸上,开始绘制一幅简易的“紫禁城牙病地图”。
他心里想,这张地图要是越绘越详细,将来简直就是一本“大明官场生活习惯与健康报告”啊。口臭……或许不仅仅是病那么简单,在某些需要近距离交谈的场合,它甚至可以成为一种社交武器,一种判断对方生活状态、甚至是获取情报的“利器”。
这种超越了单纯治疗的、更广阔的、甚至带有些许“暗战色彩”的牙科商业帝国可能性,让陈越感到一阵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