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北平烽火淬青春:钢铁誓言 > 第033章:“睦邻”命令

第033章:“睦邻”命令

    第033章:“睦邻”命令 (第2/3页)

目光中激烈碰撞、燃烧,却都被那“开除学籍”的最终警告死死地压在喉咙里。

    林怀安感到耳中嗡嗡作响,血液奔流的声音清晰可闻。

    “睦邻”这两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他的心尖上,带来一阵尖锐的灼痛。

    孙主任放下公文,语气似乎稍缓,却更显沉重,带着一种近乎无奈的、令人作呕的“解释”:

    “诸位同学,须知……此乃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之必须!汝辈年少,或有不平之气,然……当此非常之时,读书方是救国正途!徒逞口舌之快,非但无益,反会为国家招致祸端!望尔……深刻领会,好自为之!”

    他的目光复杂地扫过全场,在那份执行命令的坚决之下,隐约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或许是羞愧?

    国文教师王先生一直沉默地站在教室角落的阴影里,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紧抿的嘴唇微微颤抖,握着课本的手指因用力而指节发白。

    当他的目光与林怀安短暂相遇的一刹那,林怀安清晰地看到了那镜片后面,深不见底的悲愤、无奈,还有一种近乎绝望的清醒。

    这种沉默,比任何慷慨激昂的控诉都更具冲击力,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判决。

    接下来的历史课,李文香先生夹着讲义走进教室,步伐似乎比平时沉重。

    讲到近代史部分,涉及《马关条约》台湾割让时,他习惯性地想引申当下时局,嘴唇张了张,却突然顿住,目光扫过教室门窗,变得异常谨慎,最终只是含糊地一句带过,迅速跳到了古代史。

    课堂气氛凝重如铅,仿佛每个人头上都悬着一把无形的、名为“莫谈国事”的利剑,每一次呼吸都需小心翼翼。

    课间休息的钟声,并未带来往日的喧闹。压抑的沉默中,王韭聪那公鸭般的嗓子故意拔高了响起,带着一种令人厌恶的、自以为是的“聪明”,对身边的赵冬青说:

    “嘿!这下可清静了!早该如此!天天喊打喊杀的,有啥用?能挡得住人家的枪炮?还是孙主任明事理,咱们呐,就该老老实实读书!”

    这话如同毒蛇的信子,精准地舔舐着每个人心中的伤口,又像一颗火星,溅入了充满屈辱瓦斯的房间。

    若是半月前那个冲动易怒的“林怀安”,此刻早已血冲顶门,拍案而起,与王韭聪激烈争执甚至扭打起来。

    但此刻,郝楠仁的灵魂主导着这具身体。

    他紧紧攥着拳,指甲再次陷入掌心,用疼痛强迫自己冷静。

    他深吸一口带着粉笔灰和汗味的沉闷空气,将涌到嘴边的斥责硬生生咽了回去,化作喉头一股腥甜的暖流。

    “小不忍则乱大谋……考军校……不能因小失大……”

    理性的闸门死死关住了情感的洪水。

    他只是缓缓转过头,冰冷的目光如同两把手术刀,无声地、死死地钉在王韭聪那张带着谄媚和愚蠢的脸上。

    那目光中毫不掩饰的蔑视与冷冽的警告,竟让王韭聪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后面更恶毒的话卡在喉咙里,没能继续说出来。这种极致的克制,反而散发出一种比爆发更令人心悸的力量。

    放学后,林怀安抱着书本,走向图书馆寻求片刻的宁静。

    在僻静的历史书架深处,他遇到了同样在此避世的苏清墨。

    两人目光在空中相遇,无需任何言语,都瞬间读懂了对方眼中如出一辙的波澜——那是对时局的忧愤,对命令的屈从,以及深藏的不甘。

    苏清墨纤细的指尖轻轻划过一本《左传》泛黄的书页,声音低得如同耳语,却带着与她年龄不符的沉重:

    “这书桌……怕是越来越难安稳了。”

    这句话,像一根柔软的针,精准地刺中了林怀安心中最敏感、最柔软的部分。

    他完全明白她的意思——这小小的书桌,如何能抵挡外面的血雨腥风?这平静的校园,又能庇护他们多久?

    他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声音同样低沉而坚定:

    “我知道。但正因如此,才更要读下去,用……另一种方式。”

    一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