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沈老的震撼,现代经济学的碾压! (第1/3页)
沈墨卿在问完后,脑海中虽然有些腹稿,想借此引申圣人之言。
但是很快就把自己激动的心情平复下去。
他摇了摇头,内心暗道:“自己怎么会异想天开,竟然有想着‘对君问策’的想法!”
沈墨卿作为翰林讲学士,没有实权,说白了就是一个言官。
可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他蹉跎了半辈子算是领悟到了。
所谓对君问策,那也得是君,两人通过探讨完治国方针,得出结论,是有可能推行下去,治理国家,造福百姓的!
可是,如果面前的不是四皇子,而是二皇子,哪怕是尚武的大皇子,沈墨卿都觉得自己这一问,也算是为百姓造福。
因为无论是大皇子还是二皇子,如果他们能给出好的方略自然最好。
如果给不出好的方略,自己夸奖一番,然后给出自己的“仁政”方针,说不定也能上达圣听,之后造福百姓。
可是对着萧启桓这个纨绔四皇子,那基本就是对牛弹琴,浪费感情了!
似乎印证了他的想法,书房外,春雨淅沥沥的下了起来!
就在沈墨卿暗自神伤、自怨自艾之际,萧启桓眉头一挑!
就这?!
沈墨卿怎么想他不知道,但是作为一个理科生,这特喵不就是一个基础的“宏观政策调控”和“市场经济”问题。
萧启桓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起身走到一旁悬挂的《大晟坤舆全图》前,拿起一支朱笔。
内心已经想好了第一步:可视化分析,运用现代地理与物流思维!
“先生,此问之解,不在圣贤书中,而在图上。”
萧启桓在主要产粮区画圈,“此为‘供给地’”,又在灾区和主要消费城市画三角,“此为‘需求地’。”
沈墨卿微微蹙眉,此等图示法虽直接,却也无甚新奇。
第二步:引入核心概念——经济学模型!
萧启桓在供给和需求地之间画线:“学生之法,有三。”
“一曰‘信息均’!”
“朝廷需建驿道快马情报系统,专司收集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