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1960:开局俏寡妇上门 > 第167章 那成衣店是娘留给我的

第167章 那成衣店是娘留给我的

    第167章 那成衣店是娘留给我的 (第1/3页)

    今天许静茹关门歇业的比较早,曹安民他们走后半个多小时她就开始收拾关门了。

    现在成衣的价格虽然涨幅不大,但对比粮食和棉花那种在冬天能救命的物资面前的确不是普通人需要的。

    县里的纺织厂,

    酱菜作坊,

    一十八家商铺,

    其中包括酒楼、客栈、裁缝、成衣、米铺、糕点铺、当铺,杂货铺,

    两个一进的四合院,一个大杂院,

    还有城外土地一千七百多亩,光是良田就有上千亩,

    许氏在民国时期巅峰的劳工佃户数量成千上万。

    作为大地主的许家家主把城外的良田交给管事的小地主,在抗战中被国党征过粮和军费,也暗地里为红党捐过无数钱粮。

    建国后响应政策号召,积极把许家的田产和厂都捐献给集体。

    大杂院原本就是酱菜作坊自然也上交了。

    仅仅三天就完成了所有产业的切割,最后许家也只剩两个四合院,其中一个还是祖宅。

    另外还剩一个裁缝铺子和一个成衣铺,还有四个空商铺的所有权。

    就连门头招牌的许氏都被撤换掉了。

    但公私合营后,裁缝铺子和成衣铺收入也有一半是公家的,

    裁缝店公家接手,许家拿分账,

    成衣店虽然街道没有派专人过来经营,但每月的盘点做账还是不会缺席的。

    相比现在成衣店和裁缝店的进账,四个租给街道的商铺所得的租金倒是比较稳定。

    每月四个商铺一百七十六块的租金倒是没有拖沓,每次定时去街道都能领到。

    成衣店是现在许家唯一的产业,现在许家大小事也都是许静茹出面。

    这一两年成衣店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这寒冬腊月的她关门也是越来越早。

    今天兑换到两斤全国粮票她也索性早点关门歇业,裹紧外衣带上布袋和钱票就直奔另一条街的国营粮店。

    国营粮店门前的人并不多,该买粮食的也基本在月初都买完了。

    裹着围巾的许静茹花了三毛六分钱顺利买到了2斤富强粉。

    全国粮票可是稀罕物,出现最多的还是省城和首都这些地方或国家政治中心城市,

    武清这种小县城还是很少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