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各方反应! (第3/3页)
毕竟这次厂卫大抓捕,抓的其本都是那些平日里自命清高、对他们多有嘲讽的家伙。
至于那些平日里跟清流们走得近、关系好的官员,则是满心的忧虑。
毕竟大明立国以来的几次叩阙事件中,除了正统朝的午门血案外,正德朝的谏止南巡、嘉靖朝的左顺门事件,吃亏的可都是文官士大夫集团。
而这一次的叩阙事件,看似只有国子监生员受辱,但往深一步看,却是文官士大夫又吃了大亏。
若是再不想办法挽回,照此情形发展下去,朝廷可就变成阉党的一言堂了。
“大宗伯,国子监生员皆乃朝廷未来栋梁。此番受此奇耻大辱,实乃朝廷之耻。”
“如今魏阉气焰嚣张,若不加以遏制,且不说我我等文人颜面,恐会引发士林的不满吧?”
一处宅邸中,一名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满脸愤慨间却是突然眼前一亮。
“呃,牧斋所言甚是。国子监生员虽行事冲动,却也是出于对朝廷的一片赤诚。今番受此羞辱,只怕会让天下读书人心寒呐!”
“只不过如今魏忠贤权倾朝野,陛下又似乎对其颇为倚重,我们若贸然行事,恐会引火烧身啊……”。
中年男子上首,一位年逾五旬的老者同样摇头叹息起来,正是兼任国子监祭酒的礼部尚书来宗道。
而这中年男子,则是刚出任礼部右侍郎不久的钱谦益。
来宗道深谙为官进退之道,加之与阉党关系不错,也并未参与到午门叩阙之事中,所以却是并未受到影响。
然而他终究也是正统的读书人,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国子监祭酒。
虽然与阉党关系不错,却也不可能看着国子监生员受辱而无动于衷。
所以,即便察觉到钱谦益扩大事态、煽动士子闹事的意图,他也并未直接予以拒绝。
只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就在二人商量着如何‘拯救时局’时,殊不知,他们口中的魏阉,却是在皇帝的亲自教唆下,早想好了进一步的打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