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章 能言善辩 (第2/3页)
妹作保……”
周礼看了一下那个欠条,顿时血压上升。
这欠条还真不是假的。
前身那个王八蛋,留下的烂摊子真是不少啊,这种欠条也敢签,真是该死。
欠条上有落款画押,上面有他的指纹,这个是无论如何也赖不掉的。
可别觉得古人傻,西周时期古代人其实就已经发现了每个人的指纹有所不同,会在签押时作为独一无二的凭证,这一点大虞国同样也适用。
不过呢。
一两银子,三个月就变成了十两,高利贷也没这么黑。
而且欠条上只是写了本金,并未写明利息,这就给了周礼操作的空间。
历朝历代,没有哪个王朝会支持民间高利借贷的,只要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那就容易多了。
“你居然还识字?也好,看清楚,上面有你的手印,白纸黑字,你还想抵赖不成?我杜家人做事,向来讲道理,你欠的钱连本带利,到今天,已经是十二两银子了,今天要么拿钱出来,要么我带人走!”
杜勇一脸冷笑。
有欠条契约在,周二今天无论如何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房间里的陈玉听到十二两这个数目,整个人都像是失去了力气,前两天还是十两,现在就十二两了,这不是摆明欺负人吗?
他们家现在哪里拿得出来这么多钱?
“嫂子,怎么办?我不要被他们抓走!”
“放心,嫂子今天就算是死在这里,也绝对不会让他们动你一根手指头!”
陈玉咬着牙,说着又要去灶屋里拿菜刀了。
那把跟了她多年的菜刀,都快成为老演员了。
不过却在这个时候,周礼的声音再次响起。
“欠债还钱,当然天经地义。不过我这两天也打听了一下,大虞律法,民间借贷,月利不可超过三成,更不可以利为本加息。你们家平时借粮给乡亲们,九出十三归也便罢了,你现在倒好,一两银子三个月不到就翻成了十二两,真当我是傻子不成?”
“哈哈,你跟老子讲律法?小兔崽子,你算哪根葱!在这昌黎县,我们银钩赌坊的规矩就是最大的律法!”
杜勇嚣张惯了,这话私底下说说也就罢了,怎么敢当众说出来?
顿时便被周礼抓住了痛脚,当即道:“原来银钩赌坊的规矩,要大过国法,既是如此,我们便去县衙请县令评断。只要他老人家点头认了,我砸锅卖铁也还你这十二两!”
他们这赌坊高利贷,都是见不得光的灰色产业,那些平民百姓敌不过银钩赌坊的势力,只能捏鼻子认了。
可要真是摆到桌面上来,那还真不行。
这时候,周礼又看了一眼围观的村民,大声道:“诸位乡亲,你们也都在村长家借过钱粮,这九出十三归本就苛刻,咱们咬咬牙还能忍。可若是以后杜勇当家,也这般对你们,这钱粮谁能还得起啊?”
众人本是抱着看热闹的想法,可一听这事儿关系到了自己,一个个也都来劲了。
这年头,都是穷苦老百姓,遇到个天灾人祸谁能保证不去村长家借钱借粮?
以前是没有人挑头,大家都墨守成规认了这些规矩,可这些年来,多少人被迫卖了自己的田地,成了杜家的佃农,活不下去逃荒的也大有人在。
反倒是杜家钱粮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广。
周礼这一句话,算是挑起了他们心中多年的不满,于是一个个都开口帮腔起来,都觉得这利息太离谱了。
杜勇哪里想到,原本大字不识一个的周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