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还是要点脸吧 (第3/3页)
例不是在开玩笑吧?”
省委专职副书赵国斌讲话很慢,但语气有些匪夷所思:“兴科是百分之百的国有企业,如果升格为省属,那就应该整体划拨。给他们兴宁市一些财政补贴,在税收上给一些优惠,就可以了。”
微微一顿,赵国斌又有些好笑地说:“之前,方省长在常委会上说要给兴宁留一部分股权,我就持保留意见…现在看,兴宁市这是得寸进尺啊,他们还敢拿着国家的资产,来跟我们要上价了?!”
他这番话代表了在场不少人的心声,立刻有人附和。
“国斌同志说得对,这不符合组织程序,也不符合相关规定,全国都没有先例。”
“这是拿着国家的资产,来跟省里讨好处,这个先例不能开。开了,以后各县、市都有样学样,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还怎么开展?”
“给兴科管理层股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个没什么问题。但兴宁市还是不能留股权,即便留了,也不能留那么多呀。”
“我看兴宁市的干部多少有点居功自傲了,取得了成绩,就开始任性耍脾气了。”
“说实话,让咱们省里拿四成,这不把咱们当要饭的了么?”
“兴科是国家的,是组织的,他们兴宁市委市政府是想干什么?!”
一时间,会议室里的风向,明显倒向了反对的一边。
罗少康坐在那里,没有言语,他没有入常,这次能参加常委会只是为了汇报工作,没有轻易插话的余地。
这时,一直沉默的省长方清源开口了:“从程序上讲,大家的顾虑是对的。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兴宁和兴科的意见,以及省财政的情况,我们没钱呐,给的是土地和贷款……”
“最重要的一点,一个几近资不抵债的锦红厂,能在半年时间内变成今天的兴科,核心在于人。在于那个叫江振邦的年轻人,还有兴宁市的领导班子,他们敢想敢干。”
“如果我们不考虑他们的想法,强行把企业拿过来,万一后续经营出了问题,这个责任谁来负呢?我们不能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嘛。”
方清源的话,让会议室里再次安静下来。
他没有争论对错,只是把最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桌面上。
什么锦红厂是国家的,是组织的。
那当初锦红厂资不抵债的时候你怎么不管?现在锦红厂成兴科了,你们一个个哈喇子留下来了,想要伸手硬掏了?
方清源不得不出言提醒大家,尽量还是要点脸吧,咱不能强拿,咱都是省委大员,不是强盗,要顾及影响啊!
“这个小江,确实是个了不得的人才。”
组织部长王志成换了个话头,打破了僵局,“刚大学毕业,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半年时间,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厂子做到一个月利润过亿。说实话,要不是之前亲眼所见,和对方交流了一番,我真不敢相信。”
金瑞泽忽然问了一句:“我记得,之前省内参上那篇关于县域经济的系列调研文章,就是他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