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1 (第3/3页)
的走了邪路了!国企改革必须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必须保证工人阶级根本利益,必须保证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福祉,我一定要做到这三个必须!”】
【他不仅这么说,也这么做。在他的带领下,兴科公司至今仍是百分之百的国有独资企业。】
【他主张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工人、管理和专家三结合,共同解决问题。】
【他主张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连他这个董事长也不能例外,每周得要抽出至少半天时间到流水线工作。】
【他主张管理层可以拿与业绩强相关的期股,但离岗后必须自动取消。这种“以身作则”“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无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国企带头人“又红又专”的闪亮本色。】
【如今,兴科公司手握近一个亿的VCD意向订单,三千五百多万预付款已经到账。曾经破败的厂房灯火通明,工人们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一个濒死的国营老厂,在短短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从负债千万到营收过亿的华丽转身。】
【兴科的成功,不是偶然。它背后是一位青年干部的远见卓识,是兴宁市委市政府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启用人才的魄力,是奉阳工业学院的老师和校领导们对学子的鼎力支持,更是国企在市场化改革中自我革新、浴火重生的生动写照。】
【这里,记者想引用兴宁市委书记孙国强的一段话:“兴科公司的成功,不是偶然,它是我们兴宁市乃至整个奉省深化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它证明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国营企业完全有能力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兴科之路,值得所有仍在困境中挣扎的国营企业深思与借鉴。】
杨文海通读了一遍,又读起第二遍……
最后,杨文海放下报纸,摘下眼镜,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心中却是波澜起伏,脑海里不断回想着报道中的几句话……
【我是党员!】
【厂子是国家的,是全体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是党培养了我!】
【国企改革必须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必须保证工人阶级根本利益,必须保证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福祉,我一定要做到这三个必须!】
“党啊~我下岗的时候…党在哪啊?咳咳咳~我艹你妈的……”
杨文海忽然嚎啕大哭,电焊工尘肺让他在哭的时候胸闷气短,他却依旧泪如雨下,粗糙的手掌用力抹了两下,才算止住势头。
缓了一会,杨文海缓缓起身,走到了家中那台黑白电视机前,那是自己过去获得厂内劳模荣誉的奖品,奖状还在墙上贴着呢。
但杨文海没去看,而是低下头瞅了瞅连接插座与电视机的白色插排,兴科二字与XK的商标尤为醒目。
他抚摸了两下,走到茶几旁拿起电话,拨给了远在首都开录像厅的儿子。
“喂,看见没看报纸啊?”
“咱们奉省出了个二十一岁的天才厂长,叫江振邦,他搞了个VCD。你之前不说要换设备么,买这个吧,这还是咱们奉省自己的牌子,国货!”
“哦,兴科牌的!你别买错了。”
儿子有点不耐烦:“哎呀,您不用操心那个了,爸你现在也下岗了,嘛时候来首都跟我一起住啊?你一个人老家我不放心。”
杨文海不理,儿子在京城呆了十来年,东北口音带着一股子京片子味,他听不惯,只是继续道:“你买这个,这个厂长是党员,你买它的产品。”
儿子嗤笑:“什么党员八员啊,我还……”
“你闭嘴!”
杨文海怒了:“这是好党员,是毛主席的干部!”
“……”
电话那头沉默了,杨文海声音放缓:“你买了它,我就去首都。”
儿子一口答应:“好好好!我现在就买!兴科牌?你来吧!我全换成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