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继续和其他大佬交朋友 (第1/3页)
五年?从几万到一千万?十年内网民数量一亿?
这怎么可能?这比发射火箭还快。
“江董,你这个……是不是太乐观了?”马华腾的语气很委婉。
丁三石更直接:“硬件和资费是两座大山,就算国家大力扶持,电脑降价,电话费下调,也不可能快到这种地步。老百姓总得先买得起电脑吧?”
“你们都是业内人士,应该懂的技术发展的速度从来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级的。”
江振邦解释道:“1985年,互联网在米国还只是少数军事和科研机构的玩具,现在你们知道米国有多少互联网用户吗?”
马华腾立刻道:“至少两千万了!”
“对呀,这仅仅是爆炸性增长的开始。互联网不是工具,而是新世界的规则系统。一旦基础建好,它会像病毒一样扩散。因为越多人用,它的价值就越大,这种共识效应会让用户数量爆炸式增长。”
“至于老百姓什么时候能买得起电脑……”
江振邦笑道:“可以用电话和电视的普及速度做参考嘛,还有VCD,去年万燕的一台VCD,卖四五千块,现在呢?我们兴科量产的VCD,成本能压到一千块。”
“电脑也是一样,核心部件的价格会以你们无法想象的速度暴跌。至于网费,当用户规模上来,当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国家战略,你觉得它还会贵吗?”
马华腾和丁三石都有些被说服了,但后者又有点嘴硬:“咱们和米国相比差距太大了,国内电脑产业的发展也不和人家比较。”
江振邦不置可否,问:“你们认为让互联网和电脑快速普及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马华腾沉吟道:“还是硬件成本,电脑太贵了。”
丁三石补充:“网络资费,普通家庭也承受不起。”
江振邦摇摇头,道:“是人才,是海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对信息和外部世界充满极度渴望的年轻人。”
“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今年我国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已经接近百万,这个数字未来十年也会成倍增加。因为民众渴望高等教育,国家也需要高等人才,上大学的人越多,越能拉动内需,缓解就业压力……”
“而这些高等人才,就是我国计算机、互联网和其他产业能够迅速发展的根本燃料。”
总体而言,这顿饭是江振邦给未来的两位互联网巨头上课、画饼,讲趋势,谈未来。
马华腾和丁三石听得是半信半疑,但也心潮澎湃。
他们只觉得这个比自己小了三岁的年轻人好牛逼,也好会吹牛逼,不愧是一家资产上亿国企的掌门人。
看问题直击本源,视野非常有高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