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复工、更名 (第2/3页)
,夏朗代表兴宁市委、市政府,对奉阳工业学院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言明这是校企合作一个美妙的开端,希望双方未来能有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
最后,夏朗表态:“锦红厂的困难,市里是清楚的。光有决心和好产品还不够,启动生产需要真金白银。”
“所以,经市里研究决定,从财政中再挤出五十万,作为锦红厂复工复产的专项资金!”
此话一出,会议室里再次爆发出比刚才更热烈的掌声。
掌声经久不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希望的笑意。
“领导慢走!”
“不用送了,抓紧量产,我和陈局长还等着用呢!”
会议结束后,江振邦与陈玉彬领着厂领导班子,将夏朗和陈爱军一直送到厂门口,目送着轿车消失在街道尽头。
“咱接着开会吧。”
江振邦转过身,目光扫过身后的众人,吩咐高志远:“通知所有中层以上干部,现在回会议室,扩大厂务会。启辰,你也留下旁听。”
孟启辰点了点头,跟在人群后面,再次走进了那间气氛已然截然不同的会议室。
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里,江振邦没有谈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直接进入了工作部署。
原材料采购、工人培训、生产流程优化、销售网络的搭建、此前被搁置的卫星锅和信号增强器研发项目重新启动,厂里的研发团队,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两个高附加值的产品上……
一系列指令清晰果断地发出。
台下干部也是奋笔疾书,没有人露出半点质疑的神色。
虽然江振邦到任不足一个月,但通过之前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儿,让他已经在厂里初步建立了威信。
先前那些疑虑、观望的眼神,如今都变成了信服与专注。
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产品,听到了市领导的亲口承诺,拿到了真金白银的资金,再也没有人怀疑这个小厂长的能力。
所有人都看到了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场面,再不努力,就对不起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还有一个事儿,非常重要,之前厂委会研究过了,现在既是通知大家,也是征求意见。”
当工作的话题说完,江振邦清了清嗓子,正色道:“要破旧,就要立新。我们锦红厂以后要做的是新产品,走的是新路子,就不能再抱着老名头不放。‘锦红’这个名字,承载了厂子过去的辉煌,也背负了近几年的困顿和耻辱,所以我们厂必须要改个新名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