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晚宴 (第1/3页)
众人走进李青松的办公室,江大鹰和周立伟也准备就在这等刘市长开会归来。
“坐,我和振邦有工作,市长急着要,就不给你们倒茶了。”
“不用不用,我们自己来。”
江大鹰和周立伟也没心思喝茶,兴致勃勃地小声商量着晚饭地点与具体章程。
刚才刘学义市长的意思很明白了,开完会回来,要和他们一起吃晚饭,接着聊。
这机会可就难得了,两位大局长各有分管的副市长,平常越过他们直接跟刘市长汇报工作的机会不多,除非出现重大紧急情况,有足够的理由,才能直面刘市长,否则那就是破坏规矩。
更别提这次私下单独吃饭,饭局不仅属于公私掺半的性质,还夹杂着江振邦的工作分配问题,意义不同以往,值得江大鹰和周立伟的高度重视。
“你坐这,离我近点,我先看看报告,有搞不懂的就问你,一会咱们再动笔。”
“好,听您的。”
在李青松的吩咐下,江振邦坐到了他身边,看着他正式阅读起自己的报告。
李青松今年三十七岁,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经济学专业,前两年被刘学义从海湾市计委带下来的,深得市长的信任。
而李青松也并非一路坐办公室上来的笔杆子,早年在乡镇摸爬滚打过,有一定基层经验,加上海湾市计委的工作经历,他的视野远比兴宁本地的干部要开阔。
他本以为,这又是一篇干部子弟为求工作而炮制的敲门砖,或许有些想法,但大概是江大鹰为儿子代笔所写。可翻开第一页,看到那篇引言,李青松的表情就严肃了起来。
“江大鹰写不出这样的东西,他要有这个能力早升上去了,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也绝对不甘于给人代笔!”
李青松迅速意识到其中价值,明白了刘市长此前那般看重的原因。
这篇报告的结构之严谨,逻辑之清晰,远超他平日里批阅的那些省市报告和学术论文。从宏观经济背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