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一群饭桶 (第1/3页)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办公室,饭盒早已被收拾干净,但桌上的那本报告依旧摊开着,四个人的谈话也远未结束。
“农业的问题先放一放,你的思路我大致明白了,聊聊其他问题。”
刘学义指着报告中的工业、制造业篇章部分,直接发问:“我看你在调研中很关注咱们兴宁的泳装产业,你也说了,现在全市上百家小作坊,互相压价,偷工减料,为了抢订单什么手段都用,已经是一盘散沙,你怎么让他们拧成一股绳?”
“正因为是散沙,才需要水泥把它凝固起来。单靠一家一户,他们永远只能在产业链的最底端挣扎,互相内耗。政府要做的,就是这水泥。”
“水泥?成立一个协会就能让他们抱团了?”刘学义继续反问。
“能的,那代表的是组织和政策,而且这对他们也是有好处的……”
“报告中说要采取的业界自治、政府赋能,这是什么意思?你仔细讲讲。”
江振邦不假思索地脱稿解释道:“这个协会不是官僚机构,而是服务平台,也是全市泳装产业的一个松散联盟。协会核心管理层以本地龙头泳装企业负责人为主,遵循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我们政府不是管理者,是支持者、服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政策、资金、战略规划和活动共建等方式,与协会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兴城泳装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协会能干什么?什么都能干!第一,统一采购。上百家泳装企业的布料、辅料等需求量加起来是巨大的,协会可以统一跟供应商谈判,拿到更合适的价格……”
“第二,制定标准。什么样的产品算合格,什么样的算优质,协会定个标准出来,贴上协会认证的标签,谁砸牌子就把谁踢出去……”
“第三,我们要鼓励企业主去参加广交会,去沿海发达地区看一看,学一学别人的设计。甚至可以和高校合作,搞个设计大赛,把年轻人的创意引进来……”
“第四,抱团走出去。零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