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丈夫一日不可无权 (第1/3页)
江振邦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洗了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在自己房间里铺开今天收集到的所有资料。
桌上摆满了从各个部门拿到的统计数据、拍摄的照片,还有密密麻麻记录了一整天见闻的笔记本。
江振邦点亮台灯,拿起钢笔开始整理思路,书写规划报告的纲要。
大海浪泳装厂当下是兴宁泳装产业的头部企业,情况肯定是最好的,但暴露出的问题也很多。原材料依赖外地供应,物流成本高,技术工人缺乏,产品档次偏低,缺乏自主品牌……这些问题在其他小作坊里只会更加严重。
不过这些情况和江振邦过去的记忆没有太大出入,那么规划中泳装这块就好写了。
而丁建国这个规模户老爸找得很不错,可以作为典型案例,印证江振邦对特色农业发展思路是正确的,值得大书特书。
但怎么个书法,这是很有讲究的。
众所周知,在体制内,一个‘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的笔杆子是很吃香的,但在九十年代,笔杆子已经过了最炙手可热的红利期。
因为刚建国那会,领导文化水平低,正经上学出身的少,多是军队上的一批干部到地方任职,所以很多领导极为重视甚至依赖笔杆子。
但九十年代整体教育水平跟上来了,拿起笔来写材料的人开始增加,这方面就差了一些。未来,笔杆子的地位也会越来越低,彻底成为一个工具人。
所以江振邦想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报告,就需要花些心思。
把高度提上去,把内容写实,把策略写细,一字一句都写到领导的心坎里。
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笔杆子要深谙上意!
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再好,与领导的施政方针完全相反,那也是白费。
……
“滴~~”
次日周二清晨,张山开着BJ212停到了江家门口,按响了喇叭。
下一刻,江大鹰和江振邦走出家门,江悦科长在家休息,没有上班的打算。
当江振邦问起原因后,姐姐是这么回答的;“都欠我半年工资了,孩子奶粉都要买不起了,我还上个什么班啊?政府啥时候补了工资我啥时候再去,否则我只能每周一去点个卯。”
这理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