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钱+印+枪=权 (第2/3页)
我们只能尽量用一个模糊的数字去估测。核心还是看人,你管了多少人有时候还不算重要,管了什么级别的人才重要。”
江悦呵呵笑:“行,一本正经地满嘴说胡话这个派头比你爹看着像样,以后你当官,肯定比咱爸当的要大!”
“姐你别调侃我了,我工作的事儿爸你也别急,不过……”江振邦话音一转,面带正色:“我现在闲着也是闲着,总得找点事儿干。”
江大鹰随口问:“你之前不是说就想歇一段时间吗,现在又想干啥了?”
江振邦道:“我准备写一篇关于兴宁市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你个刚毕业的毛孩子,还给兴宁市战略规划上了?
江大鹰第一反应是无语,但因刚才儿子的表现,脸上不置可否:“说来听听。”
江振邦反问:“刘市长是不是要搞工业园区?”
江大鹰点头:“在招商,但都招了些小企业,咱们兴宁自身条件一般,人家大企业不愿来,给的政策再好,也得市里财政兜得住才行。现在就是硬着头皮上,先把地圈好,厂房盖起来,至于企业能不能来,来了能不能活,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江振邦沉吟道:“靠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这条路是没错的,但不能是咱们的主路。兴宁的底子薄,跟其他县市拼工业,拼不过。我们得找准自己的赛道,搞差异化竞争。”
“什么叫差异化竞争?”江大鹰被儿子嘴里接连冒出的新词搞得有点懵。
“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江振邦解释道,“我这几天为兴宁想了三个发展方向,您听听看有没有道理。”
“第一是特色农业,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种粮食,像三溪乡那边的山地,完全可以搞中草药种植,丰台就搞水果和蔬菜大棚,青山乡树多,就搞林下经济,种蘑菇,养家禽。每个乡镇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产品……”
“第二是旅游业,我们兴宁本身就是个旅游城市,有海湾,有山景,还有古城建筑群,但历来都没怎么开发,应该整合资源,对比其他东北三省的滨海城市,找准自身定位,打造特色风景……”
“第三,也是我认为最有潜力的,是泳装纺织业。”
“泳装?”江大鹰和江悦都愣了一下。
“对,泳装。”江振邦肯定地答道,“我们都知道,兴宁在这个产业上是有深厚积累的,早在十多年前,依托海滨度假产业消费需求,本地人就开始模仿外地的泳衣款式纺织生产,通过提篮叫卖等方式销售……如今全市范围内,家庭作坊式的泳装厂至少两百多家,初步形成了配套的产业链,还培养出一批经验丰富的工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