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重生官场之权力巅峰 > 第4章 规划未来

第4章 规划未来

    第4章 规划未来 (第1/3页)

以过来人的眼光来看,1995年这个时间点很有意思。

    在九十年代初期,只要你考上了中专以上学历,你就是国家干部了,毕业后国家会将你分配到专业对口的政府机关或国企、科研单位。

    无论你的工作是政府机关的干部,还是国企的工人,在学校教书的老师,档案标注统一的都是干部。

    但在九十年代中期,也就是1995年之后,随着大学的扩招,考取中专和大专的门槛的降低,曾经吃香的中专和大专学历随之贬值。

    加上国家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企陆续开始关停并转,下岗潮袭来,传统“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逐渐被放弃。

    这就导致1995年不仅是建国以来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最多的一年,也是自93年开始,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一年。

    各地方政府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逐步弱化行政干预,为后续完全市场化就业奠定基础。

    而1995年,刚好处于包分配又不包分配的尴尬节点,这一届的户籍为奉省的本科毕业生,虽然都发了工作派遣证,但仅有百分之十的特殊专业或表现优异(有关系)的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

    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则不包分配,江振邦就是不包分配中的一员,他可以自主择业,也可以拿着派遣证回户籍所属地,由当地政府组织二次分配。

    但此时全国各地的国企、事业单位、政府等日子并不好过。

    如果不是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当地政府也没有对口岗位安置,就算给分配了工作,岗位也比较差劲。

    而那些户籍是小城市的大学毕业生,因为小地方给不了他们想要的待遇,通常也不会考虑回老家工作,更倾向留在大城市寻找机会。

    寒窗苦读二十几年,结果只能回农村老家教书、下基层做乡镇干部,每个月赚两百多块的工资,还要忍受经常被拖欠?

    那我为什么不去大城市的私企打工,赚上千的月薪,或者自己下海干个体户放手一搏呢?

    这其实也是国家实施‘双向选择’制度的根本原因,分配给毕业生的工作待遇和他们的付出不匹配,他们对国家给自己分配的岗位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

    前世,刚毕业的江振邦对自己的未来也比较迷茫,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深思熟虑,九月中旬才下决心,选择留在老家走仕途这条路。

    老爸江大鹰时任兴宁市林业局局长,为此找到了市长,给江振邦就此安排到了乡镇政府上班。

    如今重来一次,江振邦就没什么可犹豫的了,依旧是做官入仕。

    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而这次,江振邦可不打算没苦硬吃,从乡镇基层开始起步了。

    但具体该以什么单位为起点更好,江振邦还需要再想想。

    “儿子只要想留在老家,兴宁市内的单位任他挑,什么叫我没能耐?王秀红你给我把话说清楚?”

    他在这思考未来,江大鹰却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