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在三国当键盘侠 > 砥柱立中流

砥柱立中流

    砥柱立中流 (第3/3页)

便会派遣援军,打通粮道。望你二人戮力同心,不负孤望!”

    这份旨意,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尤其是在这人心浮动、濒临绝望的时刻,来自曹操的肯定和升赏,如同定海神针,瞬间稳定了军心。士兵们得知消息后,欢呼声响彻城头,连日来的疲惫与绝望,仿佛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嘉奖驱散了不少。

    文聘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对着北方跪拜谢恩,心中的忠诚与坚守,再次被点燃。

    然而,林凡却从杨修那闪烁的眼神和看似随意的问话中,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分发完物资,杨修以“好奇”为由,提出要参观江夏的城防,尤其是想见识一下传闻中“惊世骇俗”的“火器”。

    “林监军年少有为,竟能造出那等轰天裂地之物,真是令人惊叹。”杨修站在城头的火器发射架旁,故作随意地问道,“不知此物制法精妙何在?可曾录有图册?丞相对此极为关切,多次在府中提及,若能将制法献于朝廷,批量打造,何愁孙刘不灭?”

    果然!

    林凡心中冷笑。犒军是假,传达旨意是幌子,探听“火器”的虚实,甚至索要制法,才是杨修此行的真正目的之一!这背后,恐怕少不了司马懿的推动——司马懿一直觊觎火器,如今借曹操之名,通过杨修来索要,真是好手段!

    “回杨主簿。”林凡面上恭敬,语气却不卑不亢,“此物乃末将偶然得到的古方,加以改良而成,目前尚在试制阶段,工艺粗糙,稳定性不足,威力也有限,不过是些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至于制法图册,因屡屡改进,草稿杂乱无章,漏洞百出,恐难入丞相法眼。待末将将其彻底完善,性能稳定后,定当详细绘制图册,亲自呈报丞相,为大军破敌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滴水不漏地将杨修的试探挡了回去。这“火器”是他的护身符,是他在绝境中立足的根本,更是与曹丕结盟的筹码,岂能轻易交出?

    杨修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却也没有强求——他知道林凡心思缜密,不会轻易松口,此次前来能探得虚实,确认火器确有其物,已是收获,强行索要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林监军有心了。”杨修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望早日完善,以助我军破敌,到时,丞相必有重赏。”

    犒军队伍在江夏停留了一日,次日清晨便匆匆离去,仿佛生怕久留会被江东水军咬住。他们带来的物资虽然不多,仅够支撑半月之用,但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更重要的是,曹操的旨意和嘉奖,彻底稳住了江夏的军心,让这座在风浪中飘摇的孤城,暂时有了立足的根基。

    送走杨修一行,文聘长舒了一口气,脸上多日来的阴霾终于散去了不少,眉宇间露出一丝轻松与振奋。

    “监军,看来丞相并未忘记我等!有丞相的旨意和嘉奖,还有这紧缺的物资,将士们的士气必然大振!看谁还敢再言投降!”文聘语气激昂,对未来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林凡却没有文聘那么乐观,他站在城头,望着杨修船队远去的方向,眼神深邃。杨修的到来,看似是雪中送炭,实则暗藏杀机。曹操的嘉奖背后,是对火器的极度渴望和更深的猜忌;杨修的试探,更是预示着许都的政治斗争,已悄然蔓延到了这江夏孤城。

    “将军,切莫大意。”林凡转头看向文聘,语气凝重,“杨修此来,犒军是假,探听虚实、索要火器制法才是真。丞相的嘉奖固然能稳定军心,但也让我们成为了许都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司马懿对火器志在必得,曹植一党也想拉拢我们,这江夏,已不再仅仅是军事前线,更是政治博弈的棋盘。”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等坚守之心不可动摇,但这‘火器’之秘,亦不可轻泄分毫。此乃我等在丞相面前最后的筹码,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旦交出,我们便失去了利用价值,届时,无论是司马懿的构陷,还是曹植、曹丕的争斗,我们都将身不由己。”

    文聘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他虽不擅长朝堂权谋,却也明白林凡的意思,郑重地点了点头:“聘明白!监军放心,从今往后,任何人再提及火器制法,我一概回绝!”

    是夜,夜色深沉,林凡的书房内,烛火依旧明亮。影老的密信如期送达,字迹潦草,却信息关键:曹丕已收到他的密信,正在许都积极活动,一方面在曹操面前为江夏求情,争取援军和物资;另一方面,也在暗中打压司马懿的势力,揭露其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误。

    但阻力不小,司马懿在曹操心中根基深厚,且曹植一党也在旁掣肘,曹丕虽有进展,却难以一蹴而就。不过,曹丕已设法说服曹操,默许他通过一些隐秘渠道,向江夏输送少量紧缺物资,以维持江夏的坚守。

    同时,曹丕在信中特意提醒林凡:司马懿对火器志在必得,此次杨修之行,必有司马懿在背后推动,需万分小心,切勿轻易暴露火器的核心机密;并暗示,若江夏能坚持下去,待他在许都站稳脚跟,必有厚报。

    林凡看完密信,将其点燃,化为灰烬。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扇,江风凛冽,带着刺骨的寒意,却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

    前路依旧艰难,强敌环伺,内有政治博弈的暗流涌动,物资匮乏的困境尚未根本解决。但至少,他不再是完全被动挨打,不再是孤立无援。他有了曹丕这条若即若离的线,有了江夏这座暂时稳固的城,更有了那尚未完全展露锋芒的“火器”。

    他就像激流中的砥柱,矗立在长江中游,虽被汹涌的波涛不断冲刷,伤痕累累,却依旧顽强地屹立不倒,试图分开那席卷一切的风浪。

    接下来的路,注定更加凶险,更加艰难。孙刘的攻势、许都的算计、内部的隐患,无一不是致命的威胁。

    但林凡知道,自己已无退路,也无需退路。唯有在这中流砥柱之上,咬紧牙关,坚守到底,迎接一切风浪的洗礼。

    因为他明白,唯有坚守,才有希望;唯有抗争,方能求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