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在三国当键盘侠 > 风雨聚江夏

风雨聚江夏

    风雨聚江夏 (第2/3页)

上前一步,躬身领命。

    “你在荆州数月,平定叛乱,诛杀蔡瑁,熟悉荆州情势,又新立大功,胆识谋略,孤看在眼里。”曹操的声音缓和了些许,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孤命你为监军,携你本部五十名虎豹骑精锐,并调拨五千步卒、两千水师,即日启程,前往江夏,协助文聘将军加固城防,整备水军,密切关注江东与刘备动向。记住,你的首要任务是稳守江夏,不可轻举妄动。若有战机,可便宜行事,但切记,稳守为上,不可浪战!”

    监军江夏!

    这四个字如同重锤,砸在林凡心头。他清楚,这既是曹操的重用,也是一场凶险的考验。江夏直面周瑜、刘备的兵锋,乃是前线中的前线,若能守住,甚至挫败敌军攻势,便是大功一件,足以在曹军内部站稳脚跟;可若守不住,或是处置失当,不仅前功尽弃,甚至可能丧师辱国,性命难保。

    但他没有任何犹豫,朗声道:“末将遵命!必竭尽全力,稳固江夏,死守荆州门户,不负丞相重托!”

    领命之后,林凡不敢有片刻耽搁,立刻着手准备启程事宜。他深知江夏之行凶险万分,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强敌,还要应对内部可能存在的不稳——文聘虽是荆州宿将,忠诚可靠,但毕竟是降将,麾下士卒多为荆州旧部,能否与曹军同心协力,尚未可知。

    他仔细挑选随行人员:除了原有的五十名虎豹骑精锐——这些人皆是身经百战、以一当十的勇士,是他最信任的力量;又从夏侯惇那里抽调了数百名久经沙场的步卒,皆是可靠之人;同时,他特意请调了几名精通水战、熟悉江夏地理的原荆州水军中层军官,他们虽非顶尖名将,却对长江、汉水的水文、暗礁了如指掌,正是目前急需的人才。

    临行前夜,月色如水,洒满庭院。曹丕忽然身着便服,带着两名随从,秘密来访。

    “林兄此去江夏,直面周瑜、刘备两大强敌,责任重大,凶险异常。”曹丕神色凝重,递过一个绣着魏字的锦囊,“此乃我门下几位擅长军谋之士,根据现有情报,对周瑜、刘备可能采取的水战、陆战策略做的一些推演,涉及江面伏击、围城打援等数种情况,或对林兄有所助益。另外,江夏城内,有一家‘陈氏药行’,掌柜陈默是我的心腹,你若遇紧急之事,或需传递密信,可持此玉佩前往,他自会全力相助。”

    林凡接过锦囊和一枚刻着“丕”字的玉佩,入手温润。他心中感慨,曹丕的触角,竟已伸到了江夏这等前线之地,这份布局之深,远超他的想象。这份“助益”,既是雪中送炭,也是一种更深的绑定——他与曹丕的命运,似乎已愈发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多谢公子费心。林凡省得,此恩必记在心。”林凡郑重收好锦囊与玉佩,没有过多寒暄。他知道,此刻任何多余的话语,都不及实际的相助来得实在。

    次日黎明,天色微亮,林凡便率领大军,登上早已备好的战船,顺着汉水滔滔而下,直扑江夏。

    江夏城(今武汉武昌区),地处汉水与长江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城高池深,易守难攻,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守将文聘,乃荆州宿将,以勇毅忠诚著称,刘琮投降后,他不愿背弃故土,却也深知天命所归,最终率部归降曹操,被委以镇守江夏的重任,麾下尚有兵马万余。

    林凡的战船抵达江夏码头时,文聘已带着几名核心将领,亲自出迎。他身着银色铠甲,面容刚毅,眼神锐利,态度不卑不亢:“林监军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聘已在府中备好酒宴,为监军接风洗尘。”

    林凡快步走下战船,拱手还礼:“文将军镇守江夏,直面强敌,日夜操劳,才是真正的劳苦功高。林凡奉丞相之命而来,并非来夺权,而是协助将军共御外敌。今后一切军务,还需将军主持,林凡愿尽绵薄之力,辅佐将军守住这荆州门户。”

    他姿态放得极低,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也给足了文聘面子。这番话让文聘眼中的戒备之色淡去不少,连带着身后几位荆州旧将的神色也缓和了许多——他们本担心这位丞相亲命的监军会倚仗权势,插手军务,如今看来,倒是个明事理之人。

    接风宴简单而隆重,席间并无过多虚礼。宴后,林凡便迫不及待地与文聘登上城楼,察看防务。

    站在城头远眺,只见江面之上,荆州水军的战船排列整齐,却规模远不及刘表时期鼎盛,不少战船的船身略显老旧,船帆也有修补的痕迹;对岸江北,隐约可见连绵的营寨,旗帜飘扬,正是刘备与刘琦的驻军之地,营寨之间炊烟袅袅,隐约能听到练兵的呐喊声;而东南方向,长江下游的天际线处,虽看不见江东战船的踪影,但那无形的压力却如同乌云般笼罩在江面上,让人喘不过气。

    “文将军,目前敌情具体如何?”林凡指着对岸,沉声问道。

    文聘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神色凝重:“刘备自新野败退后,一路南逃,与公子刘琦在江夏汇合,如今合兵一处,约有兵马两万余,驻扎在江北乌林、陆溪口一带。他们日夜操练水军,打造战船,招兵买马,显然是在积蓄力量,其志不小。至于江东周瑜,据探马来报,他已在柴桑集结大小战船数百艘,精兵五万余,但至今按兵不动,似在观望——观望我军动向,也观望刘备的诚意。”

    林凡点头。周瑜用兵,最擅把握时机,他此刻按兵不动,绝非胆怯,而是在等待最佳的出手时机,或是在等待曹军露出破绽。

    “那我军水师的情况,究竟如何?若江东水军真的来攻,能否与之正面一战?”这是林凡最关心的问题。曹军陆军虽强,但水军一直是短板,而江东恰恰以水军立国。

    文聘面露难色,叹了口气:“不瞒监军,荆州水军经蔡瑁之乱,元气大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