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箭 (第2/3页)
迹,心中早已翻江倒海——对手选在他刚立战功、声望正盛时发动攻击,时机拿捏得极其刁钻。此时弹劾,既能最大程度打击他的名声,又能让曹操在“功臣”与“罪臣”之间摇摆不定,进而怀疑他的忠诚。这手段,狠辣得不留余地。
他立刻走到书架后的暗格,取出一枚小巧的铜符,用火折子点燃符上的药引——这是他与影老约定的秘密联络信号。半个时辰后,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窗外,递进来一张卷着的纸条。
影老的消息,让林凡的心彻底沉入了谷底。
弹劾他的并非单一御史,而是三名御史联名,背后还有两名九卿官员暗中推动!罪名除了“私通荆州”,还加了“擅权专断,欺凌同僚”——指的是他在宛城推行军械标准化时,罢免了两名贪墨的军需官,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更致命的是第三条,“蓄养私兵,图谋不轨”——翻的是旧账,指向他昔日统领的“键盘营”旧部,说这些人至今只听他号令,不听朝廷调遣。
而所谓的“证据”,更是早有准备:几封据称是他与荆州谋士蒯越往来的“密信”,笔迹模仿得有七分相似,内容里甚至提到了新野守军的轮换时间;还有几名“证人”的证词,据说是宛城的两名老兵和他之前的一个副将,指证他曾在帐中“抱怨丞相不公”,还“与荆州使者私下见面”。
最让林凡心惊的是影老的最后一句话:“推动弹劾的核心,吴质踪迹明显,另有迹象指向……三公子曹冲。”
“曹冲?!”林凡捏紧了纸条,指节发白。吴质是曹丕的幕僚,之前他在宛城推行标准化时,曾挡过曹丕派系的财路,吴质出手尚在情理之中。可曹冲——那个以“称象”闻名、被曹操格外疼爱的神童,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为何会卷入针对他的阴谋?是被人当枪使,还是……他背后站着更可怕的势力?比如那位深居简出、却暗中为曹丕铺路的卞夫人?或是其他想借曹冲打压他、进而搅乱继承人之争的势力?
局势,瞬间变得比他想象的更复杂、更凶险。
次日清晨,朝会的钟声在许都宫城上空回荡,却透着一股肃杀的寒意。大殿内鸦雀无声,官员们按品级分列两侧,低头垂首,连呼吸都放得极轻。曹操高坐在龙椅上,玄色龙纹朝服衬得他脸色愈发阴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每一下都像敲在众人的心尖上。
刚一开朝,御史中丞陈群就从队列中走出,手持奏章,厉声出列:“启禀丞相!臣有本奏!平虏校尉林凡,在新野前线私通荆州,泄露军机;在宛城擅权专断,排除异己;更蓄养私兵,心怀不轨!臣等已收集证据,恳请丞相严惩,以固政法!”
说罢,他高举奏章,身后两名御史立刻上前,递上装着“密信”副本和证词摘要的木盒。
朝堂之上瞬间哗然!几个平日里就嫉妒林凡的官员立刻出列附和:“陈中丞所言极是!林凡来历不明,却骤得重用,如今竟敢通敌叛国,若不严惩,恐寒将士之心!”“他在宛城罢免军需官时,就有独断专行之嫌,此等人物,留之必为后患!”
荀彧站在文官之首,抚着胡须的手微微一顿,眉头紧锁,却始终沉默不语。程昱靠在柱旁,眼神闪烁,似乎在权衡利弊。曹丕站在宗室队列中,面无表情,垂首而立,仿佛眼前的一切与他无关。而站在曹操身侧不远处的曹冲,穿着一身小小的锦袍,睁着一双清澈无辜的大眼睛,东张西望,仿佛对殿内的争执充满了好奇,模样天真得让人不忍怀疑。
“林凡!”曹操的声音突然响起,如同寒冰落地,目光如利剑般射向跪在殿中的林凡,“对此弹劾,你有何话说?!”
林凡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波澜。他缓缓抬头,目光坦然地迎上曹操的视线,声音清晰而坚定:“丞相明鉴!此三条罪状,纯属构陷污蔑,末将冤枉!”
“冤枉?”陈群冷笑一声,上前一步,将“密信”副本展开,递到曹操面前,“林将军,这密信上的笔迹与你平日所书相似,内容更是提及我军新野兵力部署,若非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