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造司 (第2/3页)
他没料到林凡不聊具体技术,反倒直戳管理和标准化的要害。
“林副管既然看出来了,想必有解决办法?”曹丕开口,把话题往深了引。
“卑职倒有几个粗浅想法。”林凡拱手,“第一,订统一、细化的军械制造标准,从物料规格、工艺流程到成品检验,都得有规矩可依。第二,搞物料溯源和责任追查,哪个环节出问题,一查就能查到头。第三,在各工坊推‘标准化生产单元’和‘关键节点管控’,把流程简化,提效率、保质量。”
他说的是现代工业管理的底子,在这年代,简直是破天荒。
会场上瞬间炸了锅!这是要把传了几百年的工匠老规矩全掀了啊!
“胡闹!工匠手艺是代代传的,哪能用冷冰冰的‘标准’捆住?”
“物料溯源?这不是不信我们吗!”
反对声此起彼伏。
林凡早有准备,不慌不忙抛出“样板”:“光说没用。卑职请求,拨一个小工坊,给点物料和工匠,让我试试这套法子。就一个月,跟规模一样、用老法子的工坊比产能、耗材和成品质量。好不好,看结果说话。”
他要拿事实撑底气。
曹丕看着林凡那自信又笃定的眼神,琢磨了会儿,拍板道:“准了!就给你城西甲三号工坊,试一个月!要的物料、人,都让督造司调给你。一个月后,孤要亲眼看见结果!”
接下来一个月,林凡几乎吃睡都在甲三号工坊,把这儿当成了新的“键盘营”试验田。他带来的几个核心骨干,成了工坊的“技术指导”和“流程监理”。
他没一上来就硬推复杂标准,反倒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先把所有环首刀刀胚的尺寸、重量定死范围;规定淬火的温度区间和时间;做些简单的卡尺、量具,让检验有凭有据。他把工匠分组,分工明确,每天的产量、耗材、合格率,用画“正”字的方式贴出来公示,还搞了简单的奖惩。
一开始,老工匠们怨声载道,抵触得很——早习惯自己琢磨着来,哪受得了这么多规矩。但林凡不苛责,耐着性子讲标准化能稳质量、提效率,还亲自示范。等第一批按新标准造的环首刀测出来,质量稳了,性能还略提了点,更因为流程顺了,人均日产量多了两成,质疑声慢慢小了。
更关键的是,林凡说到做到,做得好的小组真拿到了赏钱。利益驱动,比空讲道理管用多了。
一个月到了,甲三号工坊彻底变了样。虽说离现代工厂差远了,但井井有条,效率明显提上来,工匠们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展示成果那天,曹丕带着督造司的官员都来了。看见甲三号工坊造的环首刀,一把把规整,质量过硬,账目也清清楚楚,耗材比同规模老工坊省了近三成,所有人都哑了。
事实比啥都管用。
曹丕拿起一把新刀,手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