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农场主任的危机 (第2/3页)
这个才下马的?
王兴华对缴公粮很了解,这是上缴国家的。缴菜籽油也理解,这是农场集体的。但是副农作物经济效益……
“贵叔,你们每年还要给县里钱?”王兴华有些不太理解,现在又不是市场经济,怎么还要缴钱?
王政贵苦笑:“县里财政局没钱,要求所有农场创产增收,自给自足,凡是还要财政局补贴的农场,领导班子就属于不作为。”
王兴华恍然大悟。
这个时期是国家最为贫困的一段时间,后面之所以选择改革开放,那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太穷。
农场虽然每年产出不少,但支出也多。
所有管理人员工资,看守士兵后勤保障,都需要大量资金。而农场每年收获的粮食,都缴公粮收走了,根本没有结余,所以农场是入不敷出。
如果这个时候农场能够自给自足,甚至能给县里上缴多余收入,那管理能力毋庸置疑,肯定能让领导层格外看重。
想到贵叔一直对自己很好,自己岳父岳母以后也还要对方照应,王兴华立刻开动大脑想办法。
“贵叔,有没有想过增加其他产业,比如养殖业之类,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王兴华反问道。
王政贵一愣:“你是说搞养猪这些行业?”
王兴华点点头。
“现在人都喂不饱,哪里还有粮食养猪?”王政贵连忙摆手。
现在不是后世粮食亩产上千斤的时代,人都不够吃,根本没东西喂猪。
野地里有猪草和山芋藤可以喂,但那只适合家庭养猪,根本不适合大规模养殖。
“贵叔,你要是信我,可以安排人手养兔子。”王兴华建议道。
“兔子?养那玩意干嘛?后面滩涂里多的是。”王政贵不以为意。
“贵叔,那是野兔,没养头。你到县农业局找最新品种的家养兔,这畜牲繁殖极快,你要是拿个一百对回来,也不用一半公兔,弄个二三十个公兔,我包你年底兔子数量过万。”
王政贵不可置信:“这东西长这么能生?”
“母兔一个半月就能繁殖一次,一次就是一窝,现在到年底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