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专毕业,别人打工我回乡 > 第39章 建设药山

第39章 建设药山

    第39章 建设药山 (第1/3页)

    承包合同的红章在阳光下泛着庄重的光,祝十三把合同仔细锁进村委会的保险柜时,院坝里已经挤满了闻讯赶来的乡亲。李大爷扛着磨亮的柴刀站在最前排,裤脚还沾着晨露;张婶领着七八个妇女,手里攥着编竹篮的篾刀;连村里刚高中毕业的小年轻都来了,抱着新买的麻绳跃跃欲试。

    “各位叔伯婶子,合同签下来了,这18000亩山,从今天起就是咱们的‘聚宝盆’!”祝十三站在台阶上,声音洪亮如钟,“今天咱们先干第一件事——给山修‘围墙’,用后山的楠竹围出防护栏,挡住野猪、野羊这些大家伙,别让它们糟践将来的药材。”

    话音刚落,人群就炸开了锅。“十三哥放心,编竹篱笆咱是老本行!”张婶拍着胸脯应承,她年轻时跟着父亲编过竹篓,手上的力道不比男人差。李大爷也附和道:“后山的楠竹长得密,碗口粗的有的是,砍下来破成篾片,又结实又耐用,比铁丝网还环保。”

    祝十三早有规划,他掏出提前打印好的山林地图,在上面圈出了防护栏的路线:“咱们分五组,沿着山界走,每隔一米栽一根竹桩,竹篾片要编三层,高度至少两米五,野猪再能拱也拱不开。每组配两把油锯、十把篾刀,中午张婶带着人送午饭到山坳,大家都别客气!”

    分组完毕,乡亲们扛着工具浩浩荡荡往后山去。祝十三特意把阿黄也带上,它嗅觉灵敏,能提前预警山路上的蛇虫。刚到楠竹林,油锯就“嗡嗡”响了起来,碗口粗的楠竹应声倒地,切口平整光滑。年轻人们负责砍竹、运竹,老人们则坐在树荫下破篾,篾刀在他们手中翻飞,楠竹很快被剖成粗细均匀的篾片,白生生的竹纤维透着韧性。

    祝十三没闲着,他带着一组人在山界处打桩。竹桩要埋进地下半米深才稳当,他找来粗实的硬木做夯锤,一下下把竹桩砸进土里,震得手掌发麻也不停歇。“十三哥,歇会儿喝口水!”苏青雪提着水壶跑过来,她本来要帮李甜直播,听说要建防护栏,特意把直播设备搬到了山上,镜头对着忙碌的人群,直播间里满是夸赞。

    “家人们看,祝家村的乡亲们多能干!这些楠竹都是纯天然的,编出来的篱笆不仅能护药材,将来还能成为一道风景呢。”李甜举着手机转了个圈,镜头扫过漫山的翠绿和乡亲们的笑脸,在线人数一路飙升到十五万,不少粉丝留言要捐钱买工具,都被祝十三婉拒了。

    太阳升到头顶时,第一段竹篱笆已经初见雏形。两米五高的竹桩稳稳扎在土里,三层篾片交错编织,缝隙小得连野兔都钻不过去。祝十三蹲下身检查,用脚踹了踹竹桩,纹丝不动。“好手艺!”他对着编篱笆的乡亲竖起大拇指,“这样的篱笆,别说野猪,就是山牛都撞不坏。”

    中午的午饭格外丰盛,张婶带着妇女们做了腊肉炒笋、青椒炒蛋,还焖了一大锅红豆饭,用大铁桶装着送到山上。乡亲们围坐在树荫下,捧着粗瓷碗吃得香甜。李甜和苏青雪也加入进来,李甜咬了一口腊肉,眼睛都亮了:“这腊肉也太香了!十三哥,下次直播咱们就做农家菜,肯定火!”

    吃饭时,李大爷突然想起件事:“十三啊,光有竹篱笆怕是不够。去年冬天,我在山北坡见过一群野猪,足有七八只,领头的那只獠牙都快两寸长了,竹篱笆要是被它们合力拱,说不定能拱开。”这话一出,众人都安静下来,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

    祝十三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放下碗筷说:“李大爷您别急,我打算买一批猎犬来看山。下司犬你们知道不?黔省的良种,嗅觉灵、性子烈,还通人性,专门能对付野猪。我已经联系好了凯城的良种场,明天就去买20只满月的小狗,从小养在山上,它们会把这里当成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