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毕业收拾行李回家 (第2/3页)
悉的螺蛳粉香——酸笋的鲜、红油的辣,混着市井的烟火气,勾得人胃里发空。车停在车站广场,祝十三跟着人流挤下去,路过一个螺蛳粉摊,摊主正拿着长勺往碗里浇汤,白雾腾腾的,几个食客坐在小凳上,吃得满头大汗。他站了几秒,摸了摸口袋里的零钱,最终还是转身走了——他没胃口,也没心情。
车站角落里停着辆灰扑扑的面包车,车身上沾着干硬的泥点,像块没洗干净的抹布。驾驶座上的老张叔正探着脑袋朝他挥手,手里还夹着根没抽完的烟。老张叔是村里的老熟人,爸妈提前三天就联系好他来接,说“坐大巴到柳州,让老张送你回村,省得你找路”。
“十三,快上来!”老张叔把副驾上的蛇皮袋往脚下踢了踢,露出半袋刚收的玉米,玉米粒饱满,还带着点泥土。祝十三拎着帆布包挤上去,车门一关,满是汽油和干草混合的味道,呛得他咳嗽了两声。“在省城读书累不累?”老张叔发动车子时问了句,眼睛盯着前方的路。“还行。”祝十三含糊地回答,他不知道该怎么说——累吗?好像也不累,就是空得慌。
面包车没走城区的大路,拐进一条窄道后,路就更难走了。车轮碾过碎石子,发出“哐当哐当”的响,车身晃得像在浪里漂,祝十三整个人跟着颠,太阳穴突突地疼。他伸手抓住车顶的扶手,指尖碰到了一层灰。窗外的风景又变了,红砖房变成了土坯房,路边的树多了起来,都是些高大的桉树,叶子被风吹得“哗哗”响。老张叔偶尔会跟他说两句村里的事,“你家的猪上个月下了崽,一共五只,你妈高兴坏了”“老王家的地没人种,你爸承包了,现在天天去地里忙活”,祝十三听着,偶尔“嗯”一声,目光却落在窗外掠过的田埂上——田埂上有几个农人在弯腰除草,草帽压得很低,看不清脸。
这一晃,就是两个小时。直到车窗外突然撞进一片青绿色的山影,祝十三才终于直了直腰。那是十万大山的余脉,黛色的山脊连绵着,像条巨大的绿绸带,把小小的村子牢牢圈在怀里。山脚下的稻田泛着嫩黄,稻穗刚抽出来,风一吹,就掀起一层波浪。面包车停在田埂边时,他一眼就看见爸妈站在那儿:他妈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袖口卷到胳膊肘,露出的皮肤晒得发黑,手里攥着个竹篮,里面是刚摘的西红柿,红得发亮;他爸比去年又黑了些,晒得发红的胳膊上沾着泥点,裤脚卷到膝盖,露出小腿上几道被草叶划的印子,手里还拿着把镰刀,刀把上缠着防滑的布条。
“咋才到?路上没堵车吧?”他爸快步走过来,接过帆布包掂量了一下,眉头皱了皱,“就带这点东西?书呢?衣服呢?”“没用的都丢了。”祝十三说,目光越过田埂,落到山脚下的家——红砖墙被雨水淋得发暗,有些地方还长了青苔;黑瓦片上搭着几根枯树枝,是去年台风刮下来的;院子里搭着个简易木棚,棚下堆着刚割的黑麦草,绿油油的,还沾着清晨的露水,草堆旁边靠着把旧镰刀,刀刃上有缺口。
“饿不饿?我煮了螺蛳粉在锅里,热一热就能吃。”母亲拉着他的胳膊往院子走,手指粗糙,掌心的老茧蹭得他皮肤发疼,声音里带着点雀跃,“你爸上个月又承包了老王家那两亩地,现在加起来有四十多亩了!就是人手不够,黑麦草割不过来,你爸天天天不亮就去地里,回来腰都直不起来。”祝十三“嗯”了一声,跟着她走,脚下的泥土软软的,沾了点在鞋底——这是他从小踩惯的泥土,可现在踩上去,却觉得有点陌生。
院子里的鸡窝旁,几只母鸡正啄着地上的玉米粒,看见他们进来,扑腾着翅膀躲到一边。母亲把竹篮里的西红柿倒进木盆,转身要去厨房热螺蛳粉,祝十三赶紧说“我不饿,先看看猪”,他想躲开那碗螺蛳粉——在省城时,他偶尔也会吃,可总觉得没家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